(資料圖)
.
日期:2023-08-31周嶺 好,先說說這位脂硯齋是個什么來頭。過去的文人,不管是窮的富的,不管有沒有正式的書房,都要給自己起個書齋號,以標榜文雅。有一本叫《室名別號索引》的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代末年的室名、別號一萬七千多個。 用脂硯齋作為書齋號,應該是源于一塊名字叫作“脂硯”硯臺。歷史上還真有一塊硯臺叫作“脂硯”。這塊硯臺最早的主人非常有名,但不是文人,是一個妓女。她生活在明代萬歷年間,名字叫薛素素。 王穉登讓硯匠把自己的一首小詩刻在上面:詩一般,但妙在把薛素素的小字“潤娘”的“潤”嵌了進去。而且,還暗寫了薛素素是畫蘭花的高手。硯臺側面,刻上邊款:還沒完,再配上個硯盒。硯盒也不能馬虎,是個珊瑚紅漆盒,制作非常精致。盒的上蓋里,刻著暗細花紋的薛素素小像。小像右上是四個篆字:。左下是小印一方,印的主人是。哎呀,這又是一個女才子,誰呢?這小像出自仇珠的手筆。仇珠是誰?她乃是大名鼎鼎的仇英之女、畫家。這塊硯臺牛了吧? 順便說一下,有人認為這塊硯臺的用途是用來調胭脂的,所以叫“脂硯”。對嗎?不對。調胭脂自有胭脂盒,從來沒有人用硯臺調胭脂的。“脂硯”的得名,應是因為硯臺中間那一抹胭脂暈。硯臺的功能,無論形制大小,就是研墨。當然,如果到了批書人手上,用它來調制朱筆批書的朱砂,倒是有可能的。但這個做法,與“脂硯”的名字無關。否則,所有用以調朱砂的硯臺,都可以叫作“脂硯”了。事實是,天下之大,歷史之久,“脂硯”只有一塊。 薛素素得了這件雅物,曾經怎么用過不得而知。但是,在薛素素身后,“脂硯”的命運非常的波折。 據說他在宣統三年(1911年),被派往四川鎮壓保路運動的時候,隨身攜帶了兩件與《紅樓夢》有關的東西。一件是被稱為“佳本”的《紅樓夢》,一件就是這方“脂硯”。入川之后,軍隊嘩變,端方被殺,“佳本”《紅樓夢》和“脂硯”下落不明。 于是,他果斷出重金,為吉林省博物館買下了它。之后,張伯駒陸續向周汝昌先生、吳恩裕先生等人出示了這方“脂硯”。于是,吉林省博物館把“脂硯”送至北京。展覽結束之后,全部展品去了日本。從日本回來,又到全國各地巡回展出。1966年,巡展中斷,展品回到北京。清點入庫的時候,發現“脂硯”不見了。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了“脂硯”的消息,只留下了幾張展覽時拍下的黑白照片。可能又要過很多年,不知道什么時候,“脂硯”才會再現身。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