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洪水中,一群水文人在“閃閃發(fā)光”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蔣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洪水中大家都說沖鋒在前的戰(zhàn)士們是最可愛的人,我發(fā)現我們水文人也在自己的崗位上閃閃發(fā)光。”8月23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以下簡稱海委水文局)工程師吳昱樨對《工人日報》記者說,“通過這次暴雨,我更加熱愛這份工作。”
這個輕聲細語的女孩,說這話的時候一雙大眼睛也在閃閃發(fā)光。她和同事們剛剛經歷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洗禮,這也是1963年以來海河流域最大的場次洪水。
受臺風“杜蘇芮”北上與冷空氣共同影響,7月28日至8月1日,海河全流域出現強降雨過程,累計面降雨量155.3毫米,其中北京市83小時面降雨量達到331毫米,為常年全年降雨量的60%。受其影響,海河流域有22條河流發(fā)生超警以上洪水,8條河流發(fā)生有實測資料以來的最大洪水,大清河、永定河發(fā)生特大洪水。
在洪水防御中,一群水文人默默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尖兵”和“耳目”
8月23日16時,進洪閘水文站的纜道房內,34歲的水文站負責人于菲菲站在三樓的水文纜道控制臺前,從窗口可以看到兩個同事正在獨流減河邊將鉛魚就位。通過對講機和同事確認準備工作就緒后,她摁下控制臺上的按鈕,鉛魚在纜繩的牽引下帶著搭載ADCP的三體船在水面緩緩移動,又一輪水文監(jiān)測開始。
這樣的監(jiān)測,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約一個小時——這也是于菲菲9年來的日常工作。而在不久前海河發(fā)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期間,最高峰時站上的監(jiān)測頻次加密到每小時一次,“幾乎一直在測”。這樣的工作強度,持續(xù)了兩周。
進洪閘水文站負責人于菲菲在進行水文監(jiān)測。 蔣菡 攝
獨流減河進洪閘是天津防洪南大門,位于大清河、子牙河、獨流減河三河交匯處,上游洪水進入天津后主要通過這個閘下泄,非常重要。海委進洪閘水文站是監(jiān)測上游洪水經獨流減河入海的重要控制站,其觀測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量、降水量、蒸發(fā)量等。
在8月21日舉行的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情況新聞發(fā)布會上,水利部水文司副司長劉志雨在談及水文工作時表示:“水文是抗洪戰(zhàn)場上的‘尖兵’‘耳目’,水文信息是防洪調度和指揮決策的重要依據,是打好洪水防御硬仗的重要支撐。”
24歲的董世玉是去年8月大學畢業(yè)來到進洪閘水文站的,今年是他在崗位上度過的第一個汛期。“剛參加工作就遇到這場大洪水,雖然那段時間很辛苦,但能學有所用,挺幸運的。”他說。
站上只有三個人,洪水來襲時人手不夠,海委水文局及時調度增援,海河下游管理局水政處的柏根是7月31日來的。他說:“那些天衣服每天從早到晚幾乎就沒干過,不是雨水就是汗水,人變黑了,也變強了。”
海河下游管理局水文中心的李赫臣是8月2日來的。“南閘那邊因為暴雨導致斷電,纜道不能用,只能用無人船,但流速大,對測量結果有影響。為了確保往返測量的誤差在允許范圍以內,我們只能反復測,有一天測了35次,回到宿舍直接就癱倒在床上,累得飯都不想吃了。”回想起那不分晝夜忙碌監(jiān)測的兩周,這個黝黑壯實的小伙子說,“能為這場洪水防御做出自己的貢獻,很自豪,感覺實現了人生價值。”
獨流減河進洪閘水文站應用無人船測流。受訪者供稿
跟著水頭走
洪水來襲,僅靠水文站在固定點位的監(jiān)測不夠,這次海委就派出了6個應急監(jiān)測組支援一線,增設應急監(jiān)測斷面,強化關鍵節(jié)點水情監(jiān)測,千方百計保證水文信息不中斷。“大家都從蓄洪區(qū)往外撤的時候,我們的應急監(jiān)測隊隊員扛著設備往里進。”海委水文局副局長程兵峰說。
王哲是逆行者中的一員。受臺風“杜蘇芮”影響,7月31日11時永定河發(fā)生2023年第1號洪水。14時30分,正在開會的海委水文局站網處副處長王哲接到海委防汛指揮中心指令:帶領應急監(jiān)測三組赴一線搶測永定河洪峰,兩個小時內出發(fā)。
汛情就是命令。16時30分,4名隊員出發(fā),奔赴盧溝橋下游廊坊市固安縣,監(jiān)測永定河河道流量。此時的固安正處永定河系暴雨中心,小時雨強達75毫米,城區(qū)大面積積水深度達0.7米,道路交通嚴重受阻。
雨太大了,司機把車速降到20邁,雨刷還是打不開,積水太深,底盤都托地了。“我們必須盡快趕往監(jiān)測點,絕對不能退,今天蹚也要蹚出一條路來!”王哲帶領全組成員頂風冒雨推車行進3公里,又攜帶裝備徒步行進4公里,終于按時到達固安站開展監(jiān)測,測完已是半夜3點。
測量永定河泛區(qū)茨平分洪口門寬度。受訪者供圖
海河下游管理局水文中心的胡艷陽是這個組里唯一的女性。“從沒見過這么大的水,耳朵里都是嘩嘩的水聲,還有樹倒下的聲音,眼看著有的房子全淹了,感覺身上的擔子很重。”她告訴記者,當時盡管穿了高幫的雨鞋,可鞋子里還是灌滿了水和淤泥,腳由于長時間浸泡長了許多濕疹。
8月1日8時,該組監(jiān)測到洪水水頭進入永定河泛區(qū)入口斷面梁各莊,旋即急行軍50公里,于12時在永定河泛區(qū)琥珀營大橋開展流量監(jiān)測,15時赴下游苑家務大橋搶測流量,并通過無人機持續(xù)監(jiān)測河水演進過程,將永定河泛區(qū)內關鍵水位、流速和流量信息及時報送海委。
“水文是尖兵、耳目,就得沖在最前面,第一時間把測量數據報上去。”王哲說,“我們的任務是及時跟蹤永定河洪水水頭演進,要跟著水頭走,水頭到哪兒,我們到哪兒。”
大清河系南拒馬河ADCP測船測流。受訪者供圖
8月1日,應急監(jiān)測五組到達東淀蓄滯洪區(qū)劉家鋪附近。為防止錯過記錄水頭進入蓄滯洪區(qū)的準確時間,全組成員克服野外蚊蟲侵擾、用餐不便等困難,目不轉睛緊盯河道。23時,一股夾雜著渾濁泥土、秸稈雜草的水流出現在探照燈的光圈里,新蓋房分洪水頭緩慢進入劉家鋪所處蓄滯洪區(qū)。“來了!水頭來了!”監(jiān)測組應聲而動,借助應急照明燈、手電筒、車頭大燈等照明設備拍攝到了寶貴的分洪水頭演進的影像資料。
海委水文局工程師吳昱樨是應急監(jiān)測二組成員。8月1日晚,該組接到海委防汛指揮中心指令,要求趕赴白溝河左堤東茨村處查看疑似險情。他們隨即驅車110公里,于2日凌晨1時抵達東茨村。此時,村里已完成撤離,積水最深達腰部,水面上濃濃霧氣,堤頂路面泥濘不堪,車輛無法通行。
通過與值守人員了解,監(jiān)測組獲知有一條可徒步涉水穿村到達疑似潰口的路線。“組長韓朝光帶領組員王旭東蹚水進村,我和司機在村口接應,每20分鐘我就給韓朝光打個電話,特別害怕聯(lián)系不上他們,有個電話打過去沒人接,我嚇壞了,后來才知道他們正在泥漿和洪水中艱難行進。”吳昱樨說,那個夜晚她將終生難忘。
應急監(jiān)測人員監(jiān)視流量監(jiān)測數據。受訪者供圖
同是海委水文局工程師的任彤是應急監(jiān)測一組成員。8月1日晚,拒馬河洪峰即將到達,附近村莊的人民群眾已開始轉移,往返的交通及測驗橋梁陸續(xù)被鑒定為危橋,而這個3人小組來了。
四周洪水咆哮嘶鳴,渾浪在河道中奔騰,交通橋因為受到洪水沖擊和漂浮物的沖撞而不斷震顫,監(jiān)測組仍在監(jiān)測斷面。“那天預測夜里10點多洪峰要來,我們從夜里9點多一直等到11點10分,終于測到了!”任彤說,“那個晚上最難忘,當時橋下水流湍急,大量漂浮物沖下來,不停地撞擊橋墩,但我們仨在加固好安全繩后,在橋上連續(xù)進行了4次水文測驗。第二天再去看那座橋,橋墩都快被洪水沖出來了,想想也有些后怕。”
為了取得更精確的流量數據,監(jiān)測組嘗試使用走航式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進行流量測驗。巨大的流速沖擊著儀器,為了防止儀器被沖走,任彤和同事劉鑫楊需要用力拉住纜繩,兩三天下來一副手套就磨破了,稍不注意手指和手掌就會磨出水泡。
平時,任彤每個月大概有一半時間在野外勘測。“這次洪水對我而言是非常寶貴的經歷,有些水文職工一輩子也趕不上一次呢!”他說,“洪水讓我們更加意識到了自己這份工作的重要性。”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據水利部水文司副司長劉志雨介紹,在此次洪水中,海委及北京、河北、天津、河南、山西等水文部門全面動員、全力以赴,共采集報送雨水情監(jiān)測信息142萬余條,出動應急監(jiān)測人員1600余人次,測得蓄滯洪區(qū)分洪流量、水庫泄洪水量等關鍵節(jié)點數據,為洪水預報和防汛調度、抗洪搶險等提供及時可靠信息。
“年度預測今年汛期降雨偏多,但沒想到多這么多,這么集中。在這次流域性特大洪水中,我們的水文站網體系高效運轉,起到了積極作用。”海委水文局副局長程兵峰說。
劉志雨還介紹,此次海河特大洪水造成流域內一些水文監(jiān)測站測報設施受損嚴重。危急情況下,一線測報人員堅守測洪一線,迅即啟動超標準洪水測報預案,采用電波流速儀、水面比降等應急測驗方式搶測洪峰,通過衛(wèi)星電話報汛,測報頻次加密至一小時一報,關鍵時刻半小時甚至十分鐘一報。
測雨雷達。受訪者供圖
發(fā)生超歷史洪水的雁翅水文站就經歷了非凡的考驗。該站是永定河北京段的重要防汛前哨,全體職工克服斷水斷電斷網斷路的種種困難,堅守測洪一線6天5夜,在湍急的洪水中采用雷達波在線測流等手段測流,向村民籌集"百家油"發(fā)電,通過衛(wèi)星電話將寶貴的水文資料傳遞出去,完整記錄了1956年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洪峰的洪水過程。
現代化監(jiān)測裝備在此次洪水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令程兵峰感觸頗深。2000年從河海大學水文專業(yè)畢業(yè)的他,職業(yè)生涯的第一站就是水文站。“20年前的監(jiān)測設備基本都是手動的,測完數據還要編碼發(fā)電報,現在測完數據自動發(fā)到匯集系統(tǒng),半小時內就上報了,原來至少要兩小時。現在還用上了無人機、無人船等設備,先進多了。”
沒有一場危機可以白白浪費。“這次大洪水是一次實戰(zhàn),也是一次檢視,能夠幫助我們查漏補缺,并加快水文設施提檔升級。”程兵峰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水利現代化從水文現代化開始。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水文現代化建設,構建氣象衛(wèi)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jiān)測預報“三道防線”,監(jiān)測范圍將從空中雨 (使用測雨雷達)到落地雨(由雨量站監(jiān)測),再到洪水演進(由水文站監(jiān)測)層層疊進。
“下一步,我們要加快推進雨水情監(jiān)測預報"三道防線"建設,努力實現延長洪水預見期,提高洪水預報精準度的雙重目標,更好地滿足洪水防御的要求。”劉志雨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