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春雨 李梓博 王開智 李家澍 通訊員 董玉芳 鄭子鵬
【資料圖】
傳統農業縣如何崛起,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位于魯中山區的沂源,用一系列亮眼數據展示了發展實力: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3%,高于全省3.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9%,全市第一;開工在建129個項目,多項數據位居全省前列,縣域發展全面起勢。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以來,沂源四年內三次獲得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稱號,這是全體沂源老區人民實干創業、艱苦奮斗、創新發展的有力體現。
老區沂源從來不缺實干奮斗的精神,如今,創新創業的魄力、換道超車的勇毅、全心為民的擔當,正積聚成一股力量,塑造出一幅風起云涌的發展藍圖,進一步凸顯了沂源“老區不老,風華正茂”的縣域經濟發展活力,這是沂源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更為廣大老區提供了引領示范和發展信心。
沂源景色一隅
工業“競速跑”
“這是我們生產的頭孢曲松鈉中間體。”山東鑫泉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孟祥安手里拿著一小管粉末狀藥品說,“別看它不起眼,這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項目,工藝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位于沂源經濟開發區的山東鑫泉醫藥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頭孢曲松鈉原料藥生產商,目前公司總投資7億元,占地210畝的頭孢類醫藥中間體及原料藥項目即將投產,年產值將突破7億元。
在沂源,新醫藥的企業不止鑫泉醫藥“一枝獨秀”。同樣是行業頭部企業,成立于1966年的瑞陽制藥走過57年風雨,就在前不久,瑞陽制藥入選“2022年度中國化藥企業百強榜單”,排名28位。
“1-5月份,瑞陽制藥銷售收入、利稅、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6%、66%和14%。全年產值目標早已完成過半,預計今年能順利完成目標!”瑞陽制藥常務副總裁、粉針事業部總經理張光明說,2023年瑞陽制藥將有曲美他嗪原料藥等3個在建項目投產,莫西沙星原料藥等5個新項目開工。
新醫藥是沂源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依托瑞陽制藥、山東藥玻、鑫泉制藥等龍頭企業,沂源構建起了“化學原料—醫藥中間體—原料藥—高端制劑—醫藥包裝”產值140億元的全產業鏈群。
當前,沂源聚焦打造“新醫藥之都”“纖維新材料之城”,形成了新醫藥、新材料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合力貢獻了全縣75%以上工業產值,產業實現沿鏈聚合、集群發展。
工業發展蓬勃有力
今年上半年,沂源新醫藥、新材料產值分別達82.6億元、58.3億元,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89.1%,“四強”產業增加值占比79.6%,均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向新而行,沂源對于新興產業的布局已經開啟,圍繞打造“新能源產業高地”,實施抽水蓄能項目和市場化農光互補發電項目,預計2030年,新能源產業產值達到250億元。此外,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領域沂源也開始發力,高標準建設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入駐項目11個,集群效應開始顯現。
營商造“熱土”
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優渥的營商環境。
“我認為政府在發展中扮演著三重角色,發展方向的領路人、企業紓困的知心人和營商環境的守護者。”沂源縣委書記邊江風話音擲地有聲,“政府服務堅持‘有事上門’‘無事不擾’,最終目的是提高服務質效、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凝神聚力抓發展、抓生產。”
優化營商環境的沂源路徑逐漸明晰,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大力引導傳統企業加快產業升級、動能轉換,鼓勵企業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落實“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完善常態化幫包服務機制,不斷提升服務質效。
另一方面,沂源把優化政務服務作為重點工作,“沂心辦·項目管家”服務團隊,提供從洽談到投產全流程幫辦代辦跟蹤服務,實施流程再造,整合立項、環評等多個審批事項為“開工一件事”,統一納入“一窗受理”模式。在經濟開發區設立企業服務中心,企業所有事項在企業服務中心一站式解決。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打造營商環境高地,培育投資興業熱土,好的營商環境為招商引資提供了極大助力。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沂源發揮“鏈主”企業引領作用,扎實推動產業鏈精準招商,全力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產業集約集聚集群。實施“六個一體化”招引機制,圍繞主導產業,由縣大班子成員任產業鏈“鏈長”,定期組織“鏈主”企業和業務部門會商,瞄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先進地區,協同推進產業鏈精準招商。
沂源招引成績同樣喜人,春節后全市第一個總投資過50億元項目落戶沂源,引入京東、國藥、中建材等國企、央企和世界500強,項目正在落地實施。
今年上半年,沂源簽約項目35個、總投資284億元,新引進過億元項目25個。截至6月底,169個重大項目開工在建129個,完成投資113.2億元。其中,39個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2.93億元。
這些項目立足沂源實際,又突出高端引領和前瞻性,能夠為沂源縣域發展進一步提供產業支撐,進而推動高質量發展。
鄉村“闊步走”
在沂源侯家官莊村的智慧果園里,一株株蘋果樹整齊地排列著。和傳統果園不同的是,這里不見農戶忙碌,而是攝像頭、傳感器等在果園里“工作”。
侯家官莊村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種蘋果,這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些年受果園老、管理技術老,生產成本逐年攀高的影響,經濟效益大幅下滑。
去年,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新上了智慧果園項目,讓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偌大一個果園,日常管理一個人就能完成,成為一個現代科技化果園。
這是沂源果業升級改造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沂源已完成32萬畝老果園改造提升和更新重建,配套水肥一體化等現代農業技術,優質果率提升40%以上。
不僅如此,沂源與中國農科院共建富鍶產業研究院、“中國鍶都”,打造沂源富鍶農產品品牌,“沂源紅”蘋果地域品牌價值達到149.3億元,今年再獲綠博會金獎。
現代化農業農村發展
在沂源,“紅”的不僅是蘋果,還有鄉村的旅游,以及農民的日子。
過去的計寶峪村,像大多數山村一樣,雖有美景,但缺乏產業,村民靠天吃飯。根據規劃,計寶峪村以“整建制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樣板”目標定位,開發自然、人文、歷史等10余條精品研學線路、10余種特色手工體驗項目和30余種團建體驗項目,成功地打響了計寶峪鄉村旅游的品牌。
在沂源,像計寶峪村一樣的特色鄉村有很多。每個村鎮堅持做好特色產業,做到“一村”專注“一品”“一品”帶動“一村”,形成產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沂源紅”結出“幸福果”
另一方面,沂源以魯村鎮沂河源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為引領,通過推進2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帶動166個片區村全面升級;通過實施沿河、沿主干線“雙沿行動”,帶動199個沿線村穿點成片、聚片成面,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沂源獲評山東省人居環境范例獎。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當前全域鄉村振興的“沂源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民生更幸福
“這頓飯一塊錢,有葷有素,真是方便又實惠!”中午11點多,沂源南麻街道許村村民王大爺來到村里的長者食堂就餐,端著熱乎乎的飯菜,老人笑呵呵地說,每天中午能吃上便宜美味的飯,他很滿足。
許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孫慶友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60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在“長者食堂”吃上一日三餐,60-69歲,個人拿2元錢;70到79歲,個人拿1元錢;80歲以上免費。在口味上,長者食堂也盡量滿足老年人為主,特別受村里老人的歡迎。
“年輕人在外頭打工,家里老人就不愛開火做飯。有了長者食堂,大家坐一起吃上熱乎飯,還能和鄰居拉家常,增進了感情交流。”孫慶友說,食堂菜譜也常換常新,所有的原材料采購都公開透明,讓老人吃得放心,吃的開心。
不僅如此,針對部分行動不便的高齡老年人,村里還推出為老年人送餐服務,將熱菜熱飯,送到老人的床頭。
“沂源農村老人有8.5萬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多數農村老人最希望解決的問題就是吃飯問題。”邊江風說,針對全縣老齡化程度深、養老供給不足的問題,沂源啟動353處“沂源紅”幸福家園民生綜合體和助餐服務點建設,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助購等多元化綜合服務,現已全部投入運營,平均每天提供就餐服務1.2萬人次。
邊江風說,來到沂源工作,才知道老區人民的不容易,讓沂源的父老鄉親過上更好的日子,這是民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民生綜合體讓民生更幸福
建設品質民生,沂源多方發力。
在教育領域,擴增城區學位,優化教育資源布局;衛生領域,總投資10.3億元的沂源縣人民醫院新院建成投用,高標準建設106處中心村衛生室,農村心腦血管疾病和頸肩腰腿痛“一急一緩”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8月的沂源,又將迎來豐收的季節,老區不老,風華正茂。生態美、產業興、人民富的沂源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