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在9月8日終于迎來了白露節氣,這可是對于農民來說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其重要性絲毫不輸立秋。
古人把立秋當做是秋季的開始,而白露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一般到了白露節氣時天氣已經是比較涼爽了,尤其是早晚的時候會感覺到秋意漸濃了。
在我的家鄉這邊,白露節氣前是天天都會下點雨,導致很多人都已經穿上了秋衣。可是今天白露,一大清早就出太陽了。
(資料圖片)
村里的老人們都說,這是一個好預兆,因為白露節氣是“宜晴不宜雨”,也就是說白露節氣天晴才好,而下雨的話就要遭殃了。
另外村里會看天氣的老人還說了:“白露在月尾,寡婦要發愁”,這話又是什么意思呢?今年的白露是在月尾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白露是24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它的前面是處暑,而在后面是秋分了。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癸;太陽達黃經165度就是交白露節氣了。
其時間點是在每年公歷的9月7-9日,而今年就是在9月8日交白露節氣。值得一提的是白露節氣還是干支歷申月的結束與酉月的起始。
白露是一個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在我國雖然地域遼闊,但是到了白露節氣的時候,基本都已經開始入秋了。這個時候晝夜的溫差逐漸拉大,也就是在中午的時候會熱一陣子了。
同時在白露節氣也有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到了白露節氣的是,暑氣漸漸消去,取而代之的是秋高氣爽的天氣,這個時候鴻雁和燕子等候鳥開始南飛避寒,而且各種鳥類也感受到了寒意,也要開始忙碌著貯存過冬的食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于農民來說,白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因為白露代表的是由熱轉涼,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到了這個時候很多的農作物都要成熟了,像東北開始采收谷子、高粱和大豆了,而南方的高粱、棉花、玉米和稻谷也逐漸成熟,即將要收獲了。
同時秋播也要抓緊了,很多的越冬作物都要開始種植了,像華北、東北地區就要為種麥做好準備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白露節氣的時候天氣是比較重要的。而老祖宗就總結了不少這方面的農諺,其中“白露在月尾,寡婦要發愁”就是較為經典的一句,那它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白露在月尾,寡婦要發愁”,是什么道理?
有的人要疑惑了,白露不是每年都是在公歷的9月8日前后嗎,怎么還會跑到月尾去了呢?其實這里所說的月尾指的是在農歷。既然有月尾,自然也就有月頭了。
因此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白露節氣是在農歷的月尾,這就代表著當年的天氣不太好,尤其是對糧食的收成會有影響。
而寡婦家中本來就缺少男人,也就沒什么收入來源。如果糧食收成不好,肯定會比普通人家更著急了。畢竟在收成不好的年代,糧食都會漲價,所以寡婦才會發愁。
而今年的白露節氣在公歷雖然是9月8日,但是在農歷卻是在七月二十四日,這就符合了前面所說的“白露在月尾”,如古人的這句農諺有依據的話,那今年的收成就不太理想。
其實這句農諺還有后半句,那就是“白露在月頭,必定是豐年”。在有些地方也說成是“白露逢月頭,來年是豐年”,也就是說白露節氣在月頭的話,這就是好預兆,不僅預示著今年會豐收,甚至連來年都是一個豐收年。從而提醒農民要抓緊秋播,不要錯過了農時。
聽老輩人說,白露節氣一般都是在農的七月份末和八月份初之間,因此白露節氣在農歷八月份就是“月頭”,相反在七月份就是在“月尾”。
而如果是在農歷七月份雖然是在“月尾”了,但這個是屬于“早白露”,也就意味著這一年的秋季來得早,天氣也冷的早,這樣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影響,所以產量會有所減少。
相反在八月份即便是“月頭”但卻屬于“晚白露”了,農作物有足夠的生長時間,自然產量更有保障了。
不過古人這話也是經驗之談,并不一定有科學依據的。而且農諺有一定的地域性,何況現在也不完全是像過去一樣靠天吃飯了,只要農作物管理得當,一樣都是可以豐收的。所以,對于這句農諺,大家也不要太在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