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達
6月19日,在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十一周年到來之際,珠海市救助管理站開展6·19“開放日”活動。記者了解到,近3年來,珠海市救助管理站通過科技手段共助力215名流浪露宿人員及港澳籍滯留珠海人士順利回歸家庭。
此次開放日的活動主題為“科技賦能筑大愛,溫情救助守初心”。此次“開放日”活動,工作人員向30多名社會各界人士講解服務流程,展示救助成效和文明窗口形象。在接待窗口,不少參觀者親身體驗救助接待、安檢登記等服務流程,同時就廣大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向工作人員問詢,工作人員依據救助管理相關法規政策逐一解答。
活動現場,12名社會監督員正式擔負起監督檢查救助管理工作新的職責使命,這是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職能部門相關業務負責人、高校教師、社會愛心人士等組成的救助管理工作監督員,將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為救助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社會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救助工作的公開透明度、社會公信力、群眾滿意度。在社會監督員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見證下,“歸途有愛”尋親工作室舉行了揭牌儀式,市救助管理站將組建專業尋親力量,主動聯動公安部門和社會力量開展合作,有效提升尋親工作的精準度和社會影響力。
座談會上,市民政局負責人、市救助管理站負責人、社會監督員、社會愛心人士和志愿者就救助管理工作科技賦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多元救助、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等問題深入進行交流,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市救助管理站負責人表示,今年市救助管理站緊扣活動主題,通過聘任社會監督員、播放主題宣傳片、開展街面巡查救助等形式,全方位宣傳救助理念與救助政策,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幫助流浪乞討人員的良好救助環境。
據悉,近年來,珠海市救助管理站積極探索求助人員甄別尋親新的方法和路子,在創建“黃金72小時”“三公里半徑法”“互聯網+”等尋親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注入科技元素,堅持用好科技手段和社會志愿服務兩個平臺,尋親成功率達到95%以上。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黃磊
校對 | 彭繼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