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的“輪椅人生”
01
六月初夏,一位從新疆遠道而來、坐著輪椅的患者來到了瑞金醫院骨科何川主任醫師的診室。這位阿姨姓欒,今年剛過六十甲子,但沒想到她已經在輪椅上度過了28年時光。原來欒阿姨在30年前就被診斷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盡管一直維持著藥物治療,但嚴重的類風濕病情很快就導致欒阿姨的膝關節破壞,出現關節疼痛,越來越彎曲,不能負重行走,以致欒阿姨日常活動只能依靠輪椅,由于醫療條件限制,這樣艱難的生活欒阿姨堅持了整整28年。
(資料圖片)
術前檢查評估提示:雙側膝關節重度屈曲攣縮和骨缺損,同時伴有髖關節、掌指關節等多關節骨質破壞畸形、嚴重的骨質疏松、下肢肌肉萎縮。這些情況同時出現,大大增加了手術矯正的難度。為了保證手術過程中截骨和軟組織平衡的準確性,以獲得最佳矯正效果同時避免并發癥,何川醫生決定利用關節手術機器人系統輔助為欒阿姨解決目前對生活影響最大的膝關節問題——同期雙側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國產機器人輔助完成高難度置換手術
02
手術前,何川醫生團隊先將欒阿姨術前的影像資料導入手術機器人系統,生成直觀而精確的3d數字化模型,針對欒阿姨嚴重的膝關節畸形情況,規劃出個性化、理想的手術方案,并在計算機上進行了手術預演。
6月13日,是欒阿姨手術的日子。手術過程中,機器人系統的計算機實時顯示膝關節力線矯正情況和周圍軟組織松緊程度,幫助手術團隊微調手術方案來獲得正常的下肢力線和最佳的膝關節間隙平衡。在醫護團隊的緊密配合下,機器人系統的機械臂輔助完成截骨,精準復刻了手術預案,欒阿姨兩側膝關節獲得幾乎一樣的矯正效果,手術圓滿完成。
由于術中沒有股骨髓腔開髓、截骨導板固定等傳統手術步驟,出血較少,同時準確的規劃也最大限度減少了軟組織松解的操作,雖然是雙側膝關節置換大手術,但欒阿姨的術后疼痛感較輕,康復也很快。術后第一天,欒阿姨便在康復團隊幫助下,下床進行負重行走鍛煉。欒阿姨激動地說:“二十多年了,我終于站起來了!”
繼續探索醫療設備國產自主化
03
參與這次手術的錕铻?關節手術機器人系統,是國產首臺獲批臨床應用的髖膝一體關節置換輔助系統,可以在一臺主機上通過快速轉換接口,輔助完成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等不同手術。
在髖關節應用方面,何川醫生團隊已經開展了在后外側微創入路、平臥位直接前入路、側臥位直接前入路等髖關節置換手術中應用手術機器人系統,探索微創入路與機器人輔助系統的結合,為拓寬機器人手術系統的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手術療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何川醫生表示,目前機器人輔助手術已被證實在短期內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精度能否帶來長期滿意度,還需要更長期、更大樣本和多中心的隨訪研究來進一步驗證。瑞金醫院關節外科作為國內最先開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中心之一,在關節疾病診療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沉淀。目前我院關節外科已針對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的國產自主化以及ai智能化開展了多項臨床試驗研究,希望未來能為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優化、革新提供更多的瑞金智慧。
撰文:陳愷哲
編輯:張子晴
上觀號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