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點的判斷
【資料圖】
產業的趨勢投資,一般分為導入期,快速成長期。當然行業的屬性不同,時間上也會有差異。
以TO C行業來說,比如新能源車,這個前面解決了導入期,這時間核心還是要對消費者教育,不管是補貼,還是廠家的各種推廣,核心是解決用戶的認知。讓用戶能適應和接受這個東西。一般臨界點百分之5以后,會明顯加快。
TO B行業則完全不一樣。特別應用材料端的。如果注意制造業材料的導入,核心就是降本。如果一個新材料,能夠降低成本,并且性能提升的話。那導入就會非常快。因為下游用戶,只要驗證通過,性能無憂,并且價格便宜的情況下,導入速度會非常快‘
復合集流體符合 :1:降低了成本 2:提高了性能(安全+減重+提高電池密度)
目前復合集流體已經解決了從無到有,現在不是從0到1,是從1到10這個階段。從去年的PPT開始買設備,到今年的下面電池廠開始有訂單上來!在這個區間會快速的滲透。
按東威科技自己的說法,如果用東威的前后道設備,可以做到3元,前一陣子英聯的調研,我記得說是3.5元左右。不管是3還是3.5,成本都低于現有的銅箔的。
二:投資標的判斷
1:設備端肯定是先出業績的。所有的大量擴產,設備端是前置的投資。所以不管是寶明,還是英聯,還是納力,都采購了東威的設備。東威也會是機構資金的標配
我是5月11號,東威出現右側信號之后,買了一部分倉位,等回調的時候后慢慢慢把倉位買了起來。
本來等的是出現訂單信號之后再推倉位,但是6月15號左右有個東吳的會議,說金美不用東威設備,剛好當天跌不少。當天也買了不少進來。然后6月19號又跌,我直接買夠了倉位。
當天剛好也買了晶澳,晶澳之前發過貼,硅料見底的時候,就補倉,從目前來看,大的方向判斷沒問題。
2 材料端
目前要上市公司里面,寶明,還是其它的這幾家,實際上今年要快速業績兌現,是很難的。就算Q3有訂單大量落地,實際產生業績,也就是明年了。
但是A股的投資就是這樣,實際上業績的沒我兌現才是最大的利好。
A股的投資就是這么魔幻,要時刻注意預期和預期的拐點。這是核心的核心。
股價的上漲,永遠不是明牌的業績。是預期差。比如5月份,行業的變化很積極,但是市場注意力在AI上面的時候,復合集流體就有很大的預期差。當市場關注到這些邊際變化的時候,股價就會快速的上漲。如果之前沒有關注這個行業的人,實際是很難去切換的。
就像今年AI 3月份的時候。明顯趨勢變化很大,但是我這幾年一直看的醫藥,消費,新能源產業鏈。所以基本上真的很難去切過去熟悉,去上倉位。我是在3月就買了中際旭創的觀察倉,馬上做了功課,聽了賣方會議。但是就是沒有下手。核心還是對產業的跟蹤的和熟悉,有的時候就是這樣。有的錢。你就是賺不了。硬是看著中際漲了差不多5倍,但是倉位是觀察倉。
說這一段的意義在于,不要在意材料端,誰會出業績。這個實際不重要。要看產能誰上得快,要看訂單誰拿得多。
我優先配置了寶明,上市公司里面他的產能推得看著最快。次配了元琛,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彈性,20來億的市值,炒起來也快。
目前倉位配置,東威最大,元琛和寶明次之!
目前市場明顯出現了預期的拐點,這是拐點向上的預期,在有這個產業趨勢的時候,要做的就是持股,然后等!版塊會普漲的,實際上不管你持有的是這里面的的那一家,只要預期拐點強向上的時候。不管是東威,寶明。還是元琛,以及英聯,等這些,全部實際會漲,無非是多少的問題。
其實現在提風險點,還早。畢竟產業的趨勢剛起。但是要注意的是,今年材料端的業績兌現。如果7到8月, 這個炒成主流,按A股的這個一把打到位來說,很有可能風險點就會在8月。當然前提是漲了很多,比如我說翻了2-4倍。或者5倍。
在這個時候,要時刻注意預期的拐點,這個時候的拐點,萬一出現預期向下的拐點。調整也會很傷人!
因為不管是產業趨勢+情緒周期,都符合這個方向。AI進入調整期之后,新能源方向有反彈的需求,在這個情緒周期向上的時候,就會打出來估值的超級溢價!
同樣的,如果說產業趨勢向上,版塊情緒周期向下的時候。要有超級大的行情。實際也難的。
五:最后總結一下
在A股投資,很多時候是漲過頭,很多時候也是跌過頭。在跌過頭的時候,要保持理性,相信邏輯,同樣,在漲過頭的時候,也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以上所有的只是個人觀點!$東威科技(SH688700)$ $寶明科技(SZ002992)$ $元琛科技(SH688659)$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