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生
一
印度,一夜之間成了全村最靚的仔。
先是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3.5%,力壓越南搶走了全球經濟增速最快桂冠,更是將宗主國英國踩在腳下,登上了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位子。
無數印度人飄了,不顧他們的女王陛下前腳剛走,就揚言要英國王室歸還“光明之山”巨鉆。
緊接著,瘋狂的印度再次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印度首富阿達尼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靠挖煤先后“干掉”巴菲特、比爾·蓋茨、貝佐斯等美國頂級富豪,以1556億美元身價一躍登上全球富豪榜第二的寶座,直逼特斯拉老板馬斯克,讓美國驚出一身冷汗。
印度上下一片沸騰,印度媒體稱其“為國爭光”,印度網友的自豪感更是爆棚。
但比起這些虛妄的事物,印度的野心遠不止如此,他們不光想“贏中國一回”,而是要徹底從我們手上搶走生意。
蘋果動了,富士康也動了,整條產業鏈都開始搖晃,背后是印度下的一盤大棋。
去中國化,開挖中國墻角,印度可是玩真的,一切還只是開始……
二
印度要反了,絕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首先是反英國,即便依然身為英聯邦國家,印度卻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意識,徹底翻臉怕只是時間問題。
別看向英國索要巨鉆是印度民間的訴求,莫迪可不是省油的燈,印度官方做得更狠更絕。
就在英女王去世前幾個小時,莫迪剛發表了一場措辭激烈的演講,慶祝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75周年,并稱要讓印度徹底擺脫和英國的“殖民關系”。
英女王去世當天,莫迪就迫不及待宣布,首度新德里“國王大道”更名為“責任大道”,理由就是國王大道是以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命名的,莫迪認為這是殖民時代留下的奴隸制象征,必須廢除。
更狠的是,莫迪拒絕出席女王葬禮,即便老大拜登也去了,而是扭頭參加了上合組織峰會,并同俄羅斯總統普京熱情會面。
聯系到當下的歐洲局勢,此舉無疑是狠狠打臉英國。
其次是反中國,大挖中國墻角,從我們手上搶走生意。蘋果打響“撤出中國”第一槍,目的地就設在印度,絕非偶然。
近期iPhone14發布后,銷量遠不及預期,由于備貨量巨大,黃牛都被蘋果割了韭菜,尤其是清理上一代庫存零件的基礎版,銷量更是暴跌超過60%。
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爆料稱:蘋果已要求富士康拆除部分產線,并緊急叫停了600萬部的增產計劃。iPhone14淪為蘋果史上銷量最差機型,也不再是危言聳聽。
向來以賺錢為第一要義的庫克坐不住了,已經開始謀求退路。
9月26日,據路透社證實,蘋果正式在印度富士康工廠啟用iPhone14的組裝,計劃今年4季度將5%的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也就是實現月產100萬部的產能。
雖然對中國尚且不會構成多大影響,全球90%以上的蘋果產品都在中國生產,我們一天的iPhone產量就超過60萬部,轉移走的不過是兩天的產能。但這是蘋果自2017年后第一次在印度生產最新手機,比中國的進度只落后一個半月,假以時日差距之后越來越小。
據外媒表示,蘋果將供應鏈從中國撤出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卻是既定的事實,蘋果計劃最快在2025年將印度的全球iPhone產量提高到25%。
這一切的背后,是印度處心積慮在挖中國的墻角,為了達到目的,甚至不擇手段。
三
“印度賺錢印度花,一毛別想帶回家”!
世界上很難找到第二個像印度這樣的國家,為了利益不惜犧牲國家信譽和尊嚴。
為了打壓中國企業,拿不出任何像樣的理由,印度一聲令下,上百家中國企業的APP說封禁就封禁了。
不讓中國APP在印度運行倒也罷了,為了彌補國庫空虛,印度光天化日都敢對中國企業明搶,華為、小米、OV等手機廠商無不遭到過印度上門找茬,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能查扣中國企業的公司賬戶。小米哪怕在印度打贏了官司,被扣押的48億銀行存款照樣要不回來。
印度不只打劫中國企業,逼急的時候,英美等跨國企業一起洗劫,統計數據表明,7年多時間里,超過2000家跨國企業打包撤離印度,而在印度注冊的外國企業總共就5000家出頭,相當于一半都走了,包括凱恩能源、家樂福、漢高、福特汽車等國際知名企業。
但另一邊,為了拉攏國際巨頭來印度開廠,同樣下了血本。
2020年,印度就推出了“手機制造激勵計劃”,5年時間拿出66億美元吸引全球廠商來印度發展,廉價土地、稅收減免等一連串的優惠一出,包括中國臺灣的富士康、緯創資通兩大代工巨頭來了,蘋果、英特爾、微軟也來了。
印度宣稱要搞“自主5G網絡”,可以算是給國際巨頭發的一次大紅包,在前印度首富安巴尼的主導下,印度JIO公司開放了巨額融資通道,FB、高通、微軟、谷歌等巨頭帶來了200多億美元的真金白銀,結果是他們都有權享有印度5G網絡發展的巨大紅利。
印度不只是熱衷于搞“牛糞芯片”,還真刀真槍地砸重金搞芯片研發,去年底印度批準了一項100億美元的半導體激勵計劃,用以振興印度的芯片產業。
今年6月,印度進一步提出了300億美元的科技改革計劃,著重用于建立芯片供應鏈,其中100億美元確定將投向兩家芯片工廠和兩家顯示器工廠。
同時印度還專門拿出70億美元,用于激勵富士康、和碩等半導體產業鏈代工企業加大在印度投資。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道理,印度自然也懂,而且很明顯已經上道了,中國制造的產業鏈,從兩年前開始就在一步步從中國遷出。
印度,絕對不容小覷!
四
但印度想撬走中國的生意,越南頭一個不答應。
相較印度而言,將中國制造的產業鏈模式學到精髓的國家,越南是頭一個。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低端的鞋服產業,早在2009年和2012年,全球兩大鞋服巨頭耐克和阿迪,越南產量就相繼超過了中國,如今兩大巨頭在越南的鞋類產能,分別占到了49%和43%,服裝產品均占到了全球大約1/3的份額。
在電子產品領域,越南同樣是中國之外最大的基地,三星撤出中國后,基地多數都搬往了越南。蘋果在越南也嘗到了甜頭,今年二季度,iPhone在越南的出貨量同比增長115%,尤其是4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增長了75%,是蘋果全球表現最為亮眼的市場。
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越南多年來踏實學習中國模式,5年前都已經建立起了成熟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印度想要達到越南的水平,至少也需要5年時間才能走完。
更不用說超越中國,奪走“世界工廠”的頭銜,印度如今60%電力設備、1/3電力產品、1/3的紡織業設備、制藥原材料85%都來自中國……
待到有朝一日,印度跨越10個越南的時候,哪怕我們買的iPhone是印度制造,我們也絲毫不懼。
因為到那時,中國一定不是今天的中國,我們升級后的產業鏈模式,足夠印度再追1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