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 周 密
中國商務新聞網非洲國家的貿易在近20年來增長較為緩慢,對經濟的貢獻不足。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自2000年到2019年,非洲國家貿易占GDP的比重僅從49%增加到53%。不同的非洲國家的貿易參與能力差異不小,約有60%的國家在此期間貿易開放度提高,但仍有不少國家改善不顯著。《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作為協同推動開放,提高區域貿易自由度、促進便利化的重要區域貿易協定,自提出以來便獲得廣泛關注,不僅覆蓋國別廣泛,而且也是非洲大陸第一個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2019年5月,22個非洲國家批準后,AfCFTA正式生效。截至目前,除厄立特里亞以外,其余所有54個非洲國家都已簽署了該協定,其中的46個已經完成了國內程序,正式批準了該協定。
AfCFTA的目標包括:增加非洲國家間貨物和服務貿易;通過規模經濟和分散化增強非洲國家競爭力;推動工業化、結構性改革和性別平等;為未來的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奠定基礎。協定取得了積極進展,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領域達成約束性共識。按照AfCFTA簽字方承諾,從2021年1月1日協定生效后5年內,90%的非敏感商品將實施降稅(最不發達國家的降稅期為10年),而7%的敏感商品則將在10年內降稅(最不發達國家降稅期為13年)。
截至2022年7月,AfCFTA的參與方已就88%的商品原產地規則達成一致,46個成員提交了關稅減讓表,尚未達成一致的商品主要包括汽車、紡織品和服裝。各方還同意建立專門機構,以減少非關稅貿易壁壘。服務貿易中,在同意推動所有服務領域和模式的自由化進程的基礎上,AfCFTA的締約方優先關注5個領域的國民待遇和市場準入,包括專業服務、電信服務、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和金融服務。迄今為止,已有25個非洲國家提交了服務貿易領域的承諾表。除此以外,AfCFTA的參與方還就知識產權、投資保護、競爭政策、數字貿易和婦女、青年人在貿易中的參與等議題進行探討,并已經在前3個議題中形成了協定初步文本。
由于非洲國家在自由貿易協定方面基礎相對較弱,AfCFTA的推進并不快。根據AfCFTA秘書處的信息,以協定規則為指導的貿易雖然從2021年1月就已經開始,但具有實質性商業價值的貿易則開始于2022年10月。8個代表非洲五大地區的先行國家(喀麥隆、埃及、加納、肯尼亞、毛里求斯、盧旺達、坦桑尼亞和突尼斯)開始在“有指導的貿易倡議(GTI)”下開展一系列零關稅的貨物貿易。
GTI已經實施零關稅的商品包括瓷磚、電池、茶葉、咖啡、加工肉制品、玉米淀粉、糖、面食、葡萄糖漿、干果和劍麻纖維等96種商品,被AfCFTA秘書處認為符合非洲重點價值鏈的發展訴求。GTI為成員方提供貨物貿易的流程支持和便利,提高貨物清關效率,并將每年進行審查,以不斷擴充涵蓋的成員名單。預計到2035年,GTI成員間的關稅將比現在降低7個百分點,而整個AfCFTA國家將有3000萬人口擺脫極端貧困,非洲各國的收入將增加4700億美元。
根據IMF的分析,AfCFTA對超過90%商品關稅的削減,以及消除一半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將明顯增強非洲國家間的貿易關系深度和廣度,為中間品貿易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從而有效釋放非洲發展潛力。受貿易增長的支持,非洲國家實際人均GDP的中位數將增長超過10%,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如果貿易能夠如期增長,將帶動非洲營商環境的快速迭代優化,推動各國加大經貿制度和環境的改革進程。而改革則會進一步釋放發展動能,創造穩定的經貿市場預期,增強非洲國家開展國際貿易的意愿和能力,反過來促進貿易的增長。
在全球經濟承受巨大復蘇和發展壓力的情況下,非洲內部貿易動能的增強有助于使其得以減少受外部因素變化的沖擊,經濟發展的自主和獨立性得以增強。中國企業長期以來與非洲國家保持著緊密的經貿聯系,也從中國已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中獲益頗多。發揮自身優勢,與非洲伙伴協同,響應AfCFTA的貿易自由化要求,延伸產業鏈長度、增強供應鏈韌性,提高產品附加值,會為雙方乃至更廣泛區域的疫后復蘇提供更為強勁的支撐和保障。
(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