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期韓國房地產業開始出現嚴重問題,房產價格暴跌。日本和韓國在今年開始也出現了貿易逆差,主要原因則是西方市場需求疲軟。有人就說東亞的經濟奇跡走向了末路,這倒是言過其實了。
東亞的崛起關鍵其實是全球化,準確地說是西方主導的全球化。東亞可以通過承接歐美轉移的制造業實現發展,并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這種制造商的角色。這一角色確實不好拿,因為終端消費市場在西方國家,原材料也大部分不在東亞的控制之中,而中間的制造者角色雖然并不是隨便可以取代但始終有這樣的風險。
東亞本質上就是中日韓,朝鮮因為嚴峻的安全問題并沒有參與全球體系,蒙古就只能是個原料供應國。除了中國,日韓則是美國的盟友,政治上被美國所控制。這雖然意味著在美國霸權紅利很高的時候他們可以接收大量投資,但相應的日韓也只能在美國規定的賽道上活動。如果想要超出美國規定的賽道,那么就只有被美國干預后放棄一條路。加上體量本身也有限,日韓必然無法對抗美國。
所以東亞除了拼命貢獻勞動力以外,要積累財富是困難的,也不可能如同歐洲國家那樣享受良好的福利。日韓能擁有的財富依然不足以讓普通人過上如同歐美那樣的生活,哪怕相對于亞洲其他國家來說日韓已經非常富足。
所以,在中國崛起之前,日韓為主體構成的所謂經濟奇跡本質上就是美國設計和控制的結果,這個“奇跡”缺乏自主性,也會隨著美國霸權的擺動而擺動。從歷史來看,這種地位還是東亞在面對西方率先近代化形成的沖擊時反應不均的結果,關鍵變量在于中國。
只有穩定和統一的中國擁有足夠的體量來消化和承受全套工業化所需要的人口和國內市場,并且中國的政治獨立則將會賦予中國非常靈活和強有力的政治手段與西方進行博弈。中國的發展借助了美國霸權,但不是美國霸權的恩賜,這點非常重要也與之前的日韓發展有著質的不同。現在美國非常焦慮地要遏制中國,這是80年代日本如日中天時都不曾有過的緊張感,也說明中國的復興帶來的潛力是極為巨大的。
諷刺的是,日本和韓國現在卻在加入美國陣營對抗中國的崛起,他們似乎根本不敢相信也不敢認為中國將很可能會在未來取代美國在東亞主導自由開放秩序這種可能性。日本本身還好理解,畢竟有先發現代化優勢,心理的小想法很多。韓國政府目前的態度則基本上是純純的清(xia)澈(jian),他們的戰略思維能力確實非常可疑。
當然,如果中國復興已經成勢之后,日韓的風向很可能會驟然變化,那么屆時中日韓一體化等問題就很容易推動,日韓相應的也在這一體系中扮演特定角色,這是東亞本地區結構所決定的“自然狀態”。對于中國來說,堅持過這段被壓制的時期,之后將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的“自由王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