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出自《針灸資生經》,是采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于穴位或患處,使其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泡,從而治療疾病的方法。三伏灸1年為1小療程,3年為1大療程,是對自己身體長遠保健養生的必選療法。
立夏以來,每天大風大雨的龍舟水,在烈日的加持下,使得氣候變得潮濕和炎熱。變化多端的氣候使人易得暑濕疾患,但此時也是一年之中人體陽氣最旺盛、最易祛除體內寒濕之氣的時候。
三伏天灸
(相關資料圖)
“三伏天灸”正是借助夏至之后“三伏天”之時,通過穴位敷貼的方法調動人體“溫”、“熱”之陽氣,達到溫補陽氣、散寒除濕、疏經通絡的作用,調動人體的免疫功能,以驅除體內積聚的寒濕之邪,從而使類似哮喘、慢性鼻炎等慢性疾病在秋冬季節的得以改善或減輕。這正是中醫“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等理論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體現。
近年來,“三伏天灸”在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特色和優勢方面越來越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今年,為進一步提升南城街道轄區內廣大居民的幸福感,東莞市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繼續為轄區內廣大居民免費提供“三伏天灸”服務。
2023年三伏貼時間安排
伏前貼:2023年07月01日(星期六)
初伏貼:2023年07月11日(星期二)
中伏貼:2023年07月21日(星期五)
中伏加強貼:2023年07月31日(星期一)
末伏貼:2023年08月10日(星期四)
服務時間
早上8:00-12:00
下午14:30-17:30
三伏天灸的適應癥
呼吸系統:
體虛感冒(反復感冒)、哮喘、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消化系統
胃寒、胃痛、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腹瀉、消化不良、小兒厭食等
虛寒性痛癥:
腎虛腰痛、頸肩疼痛、腰膝冷痛、關節痹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婦科問題:
痛經、月經不調、婦科炎癥、子宮肌瘤、不孕不育、乳腺增生、產后腰痛、女子宮寒等。
男科問題:
男子陽痿、早泄等。
體質虛弱問題:
陽氣不足、手足冰涼、畏寒怕冷、空調病、小腹冰冷、 產傷諸痛、月經不調、婦科雜病、以及各種由體虛、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屬虛寒者)等
天灸禁忌人群
1、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或發熱的患者;
2、二歲以下幼兒、精神障礙患者等無法表達訴求者;
3、女性經期第一二天或經量較多者、計劃備孕或孕婦;
4、敷貼部位皮膚有創傷、潰瘍、感染者不貼;對膠布及敷貼藥物過敏者、瘢痕體質、過敏體質等皮膚敏感患者;
5、中醫辨證屬內火較重者。
6、甲亢、糖尿病或高血壓控制不理想、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嚴重心肺功能衰竭者;
天灸注意事項
貼藥時注意保持皮膚干燥,不宜劇烈活動,以免出汗致藥膏脫落,成人貼藥時間一般為1-2小時,兒童0.5小時,如貼藥后自覺局部癢熱、刺痛的,可適當縮短貼藥時間。
貼藥后局部皮膚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部分可立即或隔天出現較小水泡,無明顯不適可不予處理,較大水泡者可到門診處理。
三伏天灸古時又稱為“發泡灸”,因為敷貼的藥物中含有辛香刺激皮膚的藥物,會出現皮膚起水泡的現象,貼藥后如皮膚出現水泡,應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保護創面或涂搽燙傷軟膏、萬花油、紅霉素軟膏等。皮膚過敏可外涂抗過敏藥膏,如癥狀嚴重者前來我中心門診或站點處理。
貼藥期間(即三伏天貼藥期間)要禁忌生冷寒涼性的食物,不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等食物。皮膚過敏者禁食海鮮、蝦、牛肉、鴨、鵝、花生、芋頭、豆類及其他煎炸食物等易發物,以免加重過敏癥狀,影響療效。
就診指導
1、服務地點:東莞市南城街道轄區范圍內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2、為了使“三伏天灸”服務更加有序和高效,避免當日出現擁擠狀況,請于“健康東莞”APP、公眾號或者小程序預約就診,每周二周六放號,周二,周六晚上七點左右開放預約,需要貼敷的提前預約,并按時就診即可!
3、參加“三伏天灸”服務前需到診室就診,并由主診醫生作出初步診斷和評估。
4、參加“三伏天灸”所需攜帶有效身份證件:
①參保人:攜帶本人社保卡。
②非參保人:攜帶本人身份證。
5、有糖尿病、皮膚病或皮膚過敏等禁忌癥或不確定是否適合貼敷的群眾請主動告知主診醫生,由醫生評估后再決定是否可貼敷。
“三伏天灸”服務流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