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了,你們想看什么照片,記得告訴我,實力寵粉#美女#
《小雅?角弓》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無胥遠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
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雨雪浮浮,見晛曰流。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注釋】
①小雅:《詩經》中“雅”部分,分為大雅、小雅,合稱“二雅”。雅,雅樂,即正調,指當時西周都城鎬京地區(qū)的詩歌樂調。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②角弓:兩端用獸角裝飾的弓。
③骍(xīn)骍:弦和弓調和的樣子。一說赤紅色。
④翩:此指反過來彎曲的樣子。
⑤昏姻:即“婚姻”,指姻親。
⑥無:不要。胥(xū):相,互相。遠:疏遠。
⑦爾:你,指周王。
⑧民:人,指親屬。胥:皆,都。然:這樣。
⑨教:教導。
⑩效:仿效,效法。
?令:善,指兄弟友善。
?綽綽:寬裕舒緩的樣子。裕:寬大。
?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瘉(yù):病,此指殘害。
?無良:不善。
?相怨一方:相互怨恨。一方,另一方,對方。
?受爵:接受官爵、俸祿的意思。讓:謙讓。
?亡:通“忘”。
?老馬:指不和兄弟背后的老人。反為駒:回頭照顧自己的馬駒。一說意為老馬反而像小馬駒。
?饇(yù):飽。
?孔:恰如其分。一說多,很。
?猱(náo):猿類,善攀援。
?涂:泥土。附:沾著。
?徽:美。猷(yóu):道。
?與:從,屬,依附。
?瀌(biāo)瀌:下雪很盛的樣子。
?晛(xiàn):日氣。曰:語助詞。消:消融。
?遺:通“隤”,柔順的樣子。
?式:用,因。居:通“倨”,倨傲,傲慢。婁:借為“屢”,每每,屢次。
?浮浮:厚積的樣子。一說與“瀌瀌”同義。
?流:猶“消”,融化。
?蠻:周人稱南方人為“蠻”。髦(máo):周人對西南夷的稱呼。
【譯文】
調好角弓繃緊弦,弦弛便向反面轉。兄弟姻親一家人,相互親愛不疏遠。
你和兄弟太疏遠,民眾就會跟著干。你能言傳加身教,民眾互相來仿效。
彼此和睦親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親兄弟,相互殘害全不顧。
民眾心地如不善,就會相互成積怨。接受爵祿不相讓,輪到自己道理忘。
老馬當作駒使喚,不顧其后生禍患。如像吃飯只宜飽,又像喝酒不貪歡。
猴子爬樹不用教,如泥涂墻容易牢。君子善政去引導,小民自然跟著跑。
紛紛雪花滿天飄,一見陽光全融銷。居于上位不謙恭,別人學樣耍高傲。
紛紛雪花飄悠悠,一見陽光化水流。無良小人像蠻髦,對此我心深煩憂。
【賞析】
《小雅·角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勸告周王不要疏遠兄弟親戚而親近小人的詩歌。全詩八章,每章四句。前四章告誡統(tǒng)治者要兄弟相親,給下民作出表率;后四章反復申說君民相處之道,或君子御民之術。前半用賦,后半用比興,取喻多奇,因而產生“光怪陸離,眩人耳目”的藝術效果,其實各章之間有內在脈絡流動,且有機交融,渾然一體。
茍富貴,莫相忘
——《詩經·小雅·伐木》到底說了點啥?
前面《常棣》那首詩,說的是兄弟要相親,而《伐木》這首詩,說的就是一個好漢還需要三個幫,所以兄弟之外,還要和朋友和睦相處的意思。
用現(xiàn)代文來說,這首詩的意思就是:
伐木聲聲,與友相交,與友切磋,驚鳥飛鳴。飛出幽谷,飛至樹梢。飛至高處,不忘舊友。
鳥飛高枝,呼喚舊友。人生于世,豈可無友?神若見之,亦成全之。
往昔伐木之人,今有醇酒玉液瓊漿,加之肥美羔羊,必當與族人共享。寧愿你辜負我的盛情,不能我辜負這同族之情。
灑掃庭除,陳列美酒佳肴。既有肥羊,必當與諸舅同享。寧愿你辜負我的盛情,不能我辜負這親情。
往昔伐木之人,今有桂酒椒漿。配上玉食珍肴,款待手足兄弟。民間設宴,尚且不以干糧,況且在這天子之堂?
兄弟族人有口皆碑,國君他有深情厚誼。有酒他與我輩共享,無酒他沽酒市場。他為我輩擊鼓,他為我輩起舞。只待我有閑暇,與之極盡歡好。
參考文獻:《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 整理,李學勤 主編:《毛詩正義》[M],[漢]毛亨 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圖片是我拍攝的花朵,希望各位喜歡。
讀《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寧為太平狗,莫作離亂人
今天讀了兩首詩,第一首《漸漸之石》,第二首《何草不黃》,兩首詩都與出征有關。
《漸漸之石》,兵士雖慨嘆征途勞苦,但征夫們仍不分晝夜地前行,不怕山高路遠,也不怕暴雨滂沱的自然危害,他們只顧自己的急行軍。
《何草不黃》就是征夫們的怨詩,抱怨常年在外奔波,不能和家人團聚,過著非人的生活。
附:
小雅·漸(chán)漸之石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武人東征,不皇朝(zhāo)矣。
漸漸之石,維其卒(cuì)矣。山川悠遠,曷(hé)其沒矣?武人東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dí),烝(zhēng)涉波矣。月離于畢,俾(bǐ)滂(pāng)沱(tuó)矣。武人東征,不皇他矣。
小雅·何草不黃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⑶?經營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guān)?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匪兕(sì)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péng)者狐,率彼幽草。有棧之車,行彼周道。
今日霜降[比心]
效梅傲霜休傲友,
學竹虛心莫虛情。
過了霜降稻谷黃,
清早晨光閃光芒。
愛國自衛(wèi)戰(zhàn)爭的優(yōu)秀詩篇
《小雅-采薇》
我國人民富有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生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當敵人侵犯的時候,他們就奮起戰(zhàn)斗,為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家園,而甘心犧牲自己的一切。
如《小雅·采薇》就是一首反映人民群眾愛國精神的作品。這首詩產生在周宣王時代。周厲王以后,王室力量削弱,周圍各部落便乘機向中原地區(qū)進攻,其中威脅最大的是以嚴允為首的戎狄部落。周宣王即位后,便被迫進行一連串的自衛(wèi)戰(zhàn)爭。公元前八二七年到前八二六年,宣王命尹吉甫伐嚴允、秦仲伐西戎、方叔征荊蠻、召虎平淮夷、自己親征徐戎。各路人馬都取得一定的勝利,鞏固了國防。
《采薇》是這時出現(xiàn)的最優(yōu)秀的詩篇之一。詩人是勝利后退役歸家的兵士,他一路走一路回味著出征生活。他首先想到的是,誰不讓他過和平生活:
采薇采薇,(“大巢菜采了又采,)
薇亦作止。(大巢菜冒出芽尖。)
曰歸曰歸,(說回家哪時回家,)
歲亦莫(暮)止。(轉眼間就到殘年。)
靡室靡家,(誰害我有家難奔,)
玁狁(xian yun險允)之故;(還不是為了玁狁;)l
不遑啟居,(誰害我腚不著凳,)
玁狁之故。(還不是為了玁狁。)
這里明白地指出,自己在歲暮時還不能與家人團聚,是由于嚴允的侵擾。在詩的二、三章,詩人寫了戰(zhàn)士的饑渴勞累之苦,但戰(zhàn)士們明白戰(zhàn)爭的正義性,便忍著饑渴,勇敢地與敵人周旋。第五章寫軍容的威武:
駕彼四牡,(駕起了公馬四匹,)
四牡骙骙,(四匹馬多么神氣。)
君子所依,(貴人們坐在車上,)
小人所腓,(士兵們靠它隱蔽。)
四牡翼翼,(四匹馬多么雄壯。)
象弭魚服,(象牙弭魚皮箭囊。)
豈不日戒?(怎么不天天警戒?)
儼狁孔棘。(那玁狁實在猖狂。)
字里行間充滿著詩人的愛國熱情。但是,詩人在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斗結束后,統(tǒng)治階級并沒有關懷他的生活,歸家途中的“載饑載渴”使他無限傷悲:
昔我往矣,(想起我離家時光,)
楊柳依依。(楊柳啊輕輕飄蕩。)
今我來思,(如今我走向家鄉(xiāng),)
雨雪霏霏。(大雪花紛紛揚揚。)
行道遲遲,(慢騰騰一路走來,)
載饑載渴。(饑和渴煎肚熬腸。)
我心傷悲,(我的心多么凄慘,)
莫知我哀!(誰知道我的憂傷!)
楊柳依依,形象地表現(xiàn)了當初離家時惜別的感情;歸家時已是歲暮,紛紛揚揚的雪花,襯托出了人物的凄慘情緒。他不知道等著他的親人到底如何?他的憂傷正是當時社會矛盾的反映。
杭州的莫女士,2019年2百多萬買的西園別墅,現(xiàn)在已經9百多萬了。可是,近日,因為這套房子,她感覺很鬧心。
房子就建在河邊幾米處,經常有人游泳從河里爬上來,河里還有船,也有人坐船從這里上岸。莫女士覺得,這樣很不安全,她就想了個辦法,自己花了幾萬塊錢,在河邊裝了一個防護欄。
裝了這個護欄后,不但安全了,莫女士還在這邊綠地上種了些花草啥的。鄰居一看,這可不錯,于是也紛紛加護欄,種菜。可是沒有機會圈地的鄰居可不樂意了,就舉報了莫女士。有關部門查實后,要求她自行拆除。
莫女士覺得很委屈,我剛花錢安裝的,也是為了安全呀,再說,別人家也安了,要拆也得一起拆吧!或者,物業(yè)你給統(tǒng)一安裝吧,你得保證我們的居住安全呀!
物業(yè)表示,這個得業(yè)主委員會同意,我們才能考慮安裝,而且,就是業(yè)主們同意了,也得向有關部門申請,批準了才能加裝,不然,也是違建。
莫女士的煩惱確實能讓人理解,畢竟,不管白天晚上,冷不丁的從河里鉆出幾個人來,也不知道是干啥的,挺讓人害怕。可是,公共區(qū)域,隨便安裝護欄,也不合法。不如在自己家房子上下下功夫,把這些防護措施裝到自家房子上,這樣,保證安全也不影響別人。
還有在綠地上開荒種菜這件事,在哪里都能碰上,哪怕在別墅區(qū)。咱們老百姓對于種菜有著濃厚興趣,不管有錢沒錢,都愛養(yǎng)點花,種點菜。可是,現(xiàn)在小區(qū)都統(tǒng)一綠化了,大家這樣做就是破壞環(huán)境了。如果實在熱愛勞動,就在自家陽臺發(fā)揮發(fā)揮算了。
大家覺得呢?
#自費裝護欄遭鄰居舉報拆除# #杭州頭條# #本地達人聯(lián)盟#
云作霓裳露滴弦,
舒襟拈筆墨輕攤。
書小雅,繡清歡,
詩詞吟得是天然。
風景曾舊諳淚潸然,
暮光孤影莫憑欄。
網頁鏈接
抄書打卡第八十二天
《小雅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小雅 出車》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仆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昔我往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zhí)訊獲丑,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雨載途。”“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多么唯美的句子,或許我們大多人不知道它們的出處,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口口相傳并體味其意韻。
這兩首詩應該可理解為一組,記錄北伐獫狁行役之艱,戰(zhàn)斗之險,思鄉(xiāng)之苦,可依然阻擋不了我們心存美好,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最終執(zhí)訊獲丑,這就是中華民族傳承延綿的文脈吧。
史海拾貝之伯玉拾遺 (下) 第二年,北方游牧民族犯境,邊關告急,河北震動。文書傳至洛陽,武皇命侄兒武攸宜為主將,陳子昂作為參軍隨軍出征。大軍行至河北幽州地界,安營扎寨,準備御敵。武攸宜本是聲色犬馬之徒,平時打打獵,談談兵還行。至于排兵布陣,真刀真槍就不行了。陳子昂多次進言,武攸宜又不聽,一意孤行,唐(大周)軍勝少敗多,戰(zhàn)況膠著。陳子昂十分苦悶,又沒法排遣。恰好駐地附近有一古跡幽州臺,是戰(zhàn)國時期燕王為招賢納士而建的。一天,陳子昂來到臺上,此時正好是冬天,朔風勁吹,雪花亂飄。觸景生情,悲從心來,有感而發(fā),便寫下了千古名作:《登幽州臺歌》。武皇在宮中接到敗報,龍顏大怒,便拿小老鄉(xiāng)做替罪羊。圣旨下到幽州,免去陳子昂所兼各職,貶為平民。武皇當初派他倆出征,如果勝了,侄兒就可以掌全國之兵,陳子昂便外派至河北、山西,委一節(jié)度使什么的,不讓他老在眼前晃;如果敗了,又可以讓小老鄉(xiāng)頂罪,讓大家都沒有話說。武皇就是武皇,政治手腕之高,不得不服。陳子昂回到老家,不久被縣令段簡打入大牢,又過了幾個月便死于獄中,享年三十六歲。可憐一代詩宗,竟死于小人之手。至于他的死因,后世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縣令奉了朝廷密旨,把他給做掉了。因陳子昂久居中樞,知道太多,在老家又有一大幫狐朋狗友,粉絲擁躉,又有軍旅經歷。當年交通不便,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加上蜀地民風彪悍,陳子昂動員組織能力又很強,家里又有經濟實力做基礎,萬一哪天登高一呼,做出什么事來,不好善后;還有一種說法是縣令知道他家里有錢,現(xiàn)在又是戴罪之身,便拿他下獄,讓他家里人拿重金來取人。陳子昂覺得自己是武皇面前的紅人,縣令算什么?就沒答應。縣令怕夜長夢多,事情敗露,給他的飯菜里下了毒。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無從考證,不得而知。后世紀曉嵐(是真身,不是張國立)評價陳子昂:“陳伯玉一代詩宗,才高八斗,但川人急躁,知進而不知退。”一針見血!智商重要,情商同樣重要,否則一把好牌,也會打得稀爛!后人宜深思。中國的詩歌,發(fā)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其實就是民歌,經文人墨客潤色、整理后流傳下來。比如流行于陜西、甘肅一帶的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流行于洛陽一帶的國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為來自于民間,所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真情表露。對后世的影響最大,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流。幾百年以后的曹操短歌行等,也還受“風”的影響:“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雅”則分“大雅”和“小雅”,一般是文人墨客所做,因此就比“風”這類民歌要“文雅”些,不那么通俗易懂了。“小雅”以敘事為主,講究點格式,比如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大雅”則以政論為主,有些歌功頌德的成份;“頌”則完全是宮廷里歌頌君王的,不說也罷。像我們在詩詞群里玩的這種,那就是一種娛樂,勉強能算得上“小雅”吧,登不了大雅之堂。戰(zhàn)國末和秦漢時期,在“雅”里面又派生出了“騷”、“歌”和“賦”,如“離騷”,“大風歌”,和“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到晉代以后,可能是受賦的影響,詩風大變。一味追求詞藻華麗,詩風浮夸。南北朝和隋時期達到頂峰,詩文以華麗為佳,不要內涵,追求虛糜,沒有一點活力。唐初仍然如此,除了幾位邊塞詩人有點意韻外,還是以詞藻華麗為主。陳子昂對這種詩風深惡痛絕,大聲疾呼詩歌要突出精神內涵,師承“漢魏風骨”。并做“感遇詩”三十八首,帥先垂范。如:“朔風吹海樹,蕭條邊已秋,亭上誰家子,哀哀明月樓。”明顯的有了詩歌“風”的意韻了。他的詩歌改革思想,概括一下就是“詩言志,歌抒情”。即詩要有精神內涵,主題鮮明,意有所指;歌要發(fā)自內心,真情實感,不能無病呻吟,靡靡之音。在他的影響下,唐代詩歌迎來了最輝煌的時期。作為唐代詩歌風格形成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可以說,沒有陳子昂,就沒有唐詩的繁榮;沒有陳子昂,中華文化便少了一塊燦爛的瑰寶!詩宗之名,當之無愧。詩曰:“李杜詩歌代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全文完)
又是準叫他去搏殺呢,澳門人不冷莫,賭錢是沒有人可憐。旅游是好事看風景買買手信,見識下澳門風情美景。賭錢要自己控制的。如果有得贏澳門人還要日夜捱嗎?只有怪自己。
學《詩經》 ?小雅?(43)
*四月*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亂離瘼矣,爰其適歸?冬日烈烈,飄風發(fā)發(fā)。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相彼泉水,載清載濁。
我日構禍,曷云能穀?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士,寧莫我有?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鳣匪鮪,潛逃于淵。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注釋】
※匪人:不是他人。 腓(féi):草木枯萎。
※瘼(mò):疾苦。 爰:于何。 適:往。
※烈烈:同“冽冽”,天氣寒冷的樣子。
※飄風:暴風。 發(fā)發(fā):狂風呼叫聲。
※穀:善,指生活好。 嘉:美。 侯:是。
※廢:習慣。 載:又。 構:通“遘”,遭遇。
※江漢:長江、漢水。 莫我有:不友我。
※鶉(tuán):大雕。 鳶:老鷹。
【譯文】
四月已是夏季天,六月酷暑又重見。
先祖并非是別人,何忍使我受煎熬?
秋天寒涼風凄凄,百草都已漸凋零。
憂傷離亂苦難訴,應該回到啥地方?
冬天天氣多凜冽,寒風吹得總不歇。
人們無不生活好,獨我遭禍受逼迫!
高山長有好樹木,有栗同時又有梅。
遭到踐踏習為惡,不知其過在于誰。
看那泉水潺潺流,有時清來有時濁。
我是天天闖著禍,啥時才能有幸福?
江水漢水滾滾流,縱橫交錯在南方。
盡力工作我憔悴,誰人把我來夸獎?
不是猛鳶不是鵬,高飛可以上青天。
不是鯨魚不是鮪,卻能游至深淵里。
高山上生蕨薇菜,洼地里長枸杞樹。
君子當作歌來唱,只是用來訴情懷。
169依韻獨仄(9494、過客)老師讀《詩經?杕杜》記
(五律平水韻上平五微)
葉萋萋睆實,杕杜長噓唏。
王事何靡盬,人夫役不歸。
登山杞之采,卜筮吉兮祈。
遐邇心傷恤,無期是亦非。
獨仄(9494、過客)老師原玉
杕杜睆其實,征夫不得歸。
蒸蒸王事日,颯颯歲寒扉。
今雨憂孤老,北山思采薇。
會言期曷逝,卜筮命乎違。
阿朵美玉
杕杜睆其實,萋萋葉又肥。
女心傷不止,王命豈能違。
馬困前行路,人疲北采薇。
憂憂求卜筮,近日會言歸。
預習:169讀《詩經?杕杜》記
(七律平水韻上平四支)
伶俜杕杜果累累,陽止葉萋萋女悲。
王事征夫靡盬嗣,山杞采婦陟望期。
還歸幝幝檀車過,占卜殷殷綺夢隨。
匪載匪來憂孔疚,會言近邇莫猜疑。
《詩經?小雅·杕杜》略
西周時期已經開始食用的果蔬都有哪些?
至遲到西周,如今我們稱為“果蔬業(yè)”的產業(yè)已經出現(xiàn),當時稱為“園圃業(yè)”,不僅出現(xiàn)而且開始獨立發(fā)展,鑒于其重要性,園圃業(yè)是專人負責。鑒于農事的重要性,其實從夏開始就已經設置了專人來負責,相傳夏代設有嗇夫,是征收農業(yè)剩余生產物的職官,到了商代有藉臣管理農業(yè)耕種,小臣管莊稼的收割,小眾人臣專管農業(yè)生產者,而西周有司土,是專門管理農業(yè)生產的官員,司土之下設有各類職官。《周禮·地官司徒第二》:“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凡祭祀、賓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也說明了場人是專門負責場圃,園圃業(yè)是負責生產祭祀用水果、蔬菜,還包括調味品等。
首先來看看西周的水果都有哪些種類?
僅《詩經》、《禮記·內則》等文獻中記述的就有杏、桃、梅、李、棗、栗、桑葚、木瓜、杞以及梨、柿等十一種水果了。
如《衛(wèi)風·氓》中葚的記述:“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如《召南·摽有梅》中的記述:“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如《豳風·七月》中的記述:“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而《衛(wèi)風·木瓜》中的這段記述則是更為生動,也廣為人知。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而《禮記·內則》中也有這樣的經文:“棗、栗、飴、蜜以甘之,堇、荁、 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父母舅姑必嘗之而后退。”
其次來看看西周時期食用的蔬菜都有哪些種類?
從《詩經》的內容來看,當時食用蔬菜種類已經相當豐富了,有荇菜、卷耳、萊、芑、蕨菜、薇菜、芹菜、莫菜、苦菜、韭菜、冬瓜、葫蘆、竹筍、香蒲等十多種。
《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也就是今天人們稱為接余、鳧葵的水生植物。
《小雅·采菽》:“觱沸檻泉,言采其芹。”“芹”就是現(xiàn)在的水芹菜。
《小雅·瓠葉》:“幡幡瓠葉,采之亨之。”“瓠”就是現(xiàn)在的冬瓜、葫蘆一類的蔬菜。
《大雅·韓奕》:“其蔌維何?維筍及蒲。”“筍”就是現(xiàn)在的竹筍。
《豳風·七月》:“獻羔祭韭”。“韭”就是今天的韭菜,很難想象,人們食用韭菜的歷史已經有了3000年左右。
雖然詩經中記述的蔬菜種類已經相當繁多,甚至有些蔬菜今天我們依舊在食用,但在當時,這些珍貴的蔬菜主要還是用于宗廟祭祀和貴族宴飲時制作菜肴的原料,對于庶人而言,蔬菜的來源主要還是要靠采集野菜為主,《詩經·豳風·七月》中的“六月食郁及”、“九月菽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都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記述。
最后看看西周時期使用的調味類蔬菜,主要有韭、蒜、蔥、姜等,上段已有論述,而蔥姜蒜今天依舊人們制作菜品,尤其是肉制品的主要調味料,可以想見,這些精心烹飪的美食,依舊和園圃的水果、蔬菜一樣,屬于特定人群的專屬。
#中國農業(yè)史# #夏商周農業(yè)#
每日一字
寧:(一)安,安寧。詩經小雅常棣:“喪亂既平,既安且寧。”又節(jié)南山:“俾民不寧。”(歸寧:已嫁的女子回家省親。)詩經周南葛覃:“閨寧父母。”
(二)副詞。難道,豈。詩經小雅小弁:“寧莫之知?”蕭統(tǒng)文選序:“大輅寧有椎輪之質?”王勃滕王閣序:“寧知白首之心。”
(三)副詞。寧愿,寧可。史記項羽本紀:“吾寧斗智,不能斗力。”今格言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和甯的區(qū)別:二字上古音義皆同,常常通用。后來漸有分工。
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為歷代儒客文人推崇。分別是《易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孝經》《論語》《孟子》《爾雅》。
漢代立《詩經》《尚書》《周易》《儀禮》《春秋》于學官,為五經;
唐代加《周禮》《禮記》并將《春秋》分為《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為九經;
至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南宋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之稱。
——《易》:《易經》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本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現(xiàn)在的《易經》一般即指《周易》。
——《書》:《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于前五世紀,被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
——《詩》:《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周禮》:《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tài),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
——《儀禮》:《儀禮》,儒家十三經之一,是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禮制匯編。共十七篇。內容記載周代的冠、婚、喪、祭、鄉(xiāng)、射、朝、聘等各種禮儀,以記載士大夫的禮儀為主。它是一部詳細的禮儀制度章程,告訴人們在何種場合下應該穿何種衣服,站或坐在哪個方向或位置,每一步該如何如何去做等等。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jù)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匯編。
——《春秋左傳》:《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
——《春秋公羊傳》: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訖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
——《春秋谷梁傳》:是中國漢代經學派的經典之一。該書是研究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谷梁傳》所記載的時間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相似。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zhàn)國時魯人谷梁赤。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
——《論語》:《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此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章、492篇,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儒家十三經之一。《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guī)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至今已失傳。
——《爾雅》:是儒家的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詞典,是辭書之祖。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詞匯,它是辭書之祖。事實上,《爾雅》并不是經,也不是某一部經書的附庸,它是一本獨立的詞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全書19篇。
——《孟子》:《四書》之一,戰(zhàn)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所著。《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這首詩是要教導周宣王訪求在野的賢者。
用現(xiàn)代文來說,這首詩的意思就是:
幽深的沼澤中傳來鶴鳴,鳴聲雖遠卻傳遍田野。仿如賢者雖然隱居,卻仍是聲名遠播名揚四海。良魚沉于深水,小魚浮于淺波。正如賢者隱于山林,天子何不求訪。檀木高聳入云,枯葉墮入泥土,仙境莫不如是,天子朝堂亦當如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二章與第一章意思非常接近,在此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毛詩正義》,1999。
圖片是我拍攝的云朵。
老公瞞著妻子偷偷在房間裝監(jiān)控跟錄音還是對著床的位置。偷看手機之余還跟蹤妻子,女兒才8個月,應該離婚嗎?
今天閨蜜小雅給我打了電話:“小娟,我現(xiàn)在很郁悶,我要離婚了,我壓抑的快不行了,你可以出來跟我聊聊嗎?我再不說出來,我感覺我要從18樓跳下去了。”我:“上個星期見你們還感情好的不行啊,怎么突然又講到這個話題了,千萬別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哦,傻事做了就不能回頭了?”朋友有產后抑郁的
小雅:“電話說不清,我也不知道如何開口!你出來嗎?”我:“約哪里?是嘉州廣場還是你家里?我女兒沒人帶,我要帶著出去哦。”小雅:“當然,我也好久沒見小家伙了。”
2021年7月18日下午三點,地點:嘉州廣場三樓卡多多西餐廳。
小雅:“這次我肯定要離婚了,非離不可。”我:“到底怎么啦?你們一直感情不是很好嗎?離婚了女兒怎么辦?”
小雅:“我一個星期瘦了8斤了,現(xiàn)在對我來說就是煎熬,我只想他肯放過我!”小雅:“上星期一他送我去上班了,在酒店門口他看見了一輛白色的車,很像我一位男性朋友的,他就認為是那位男性朋友來找我了,立馬回家在房間裝監(jiān)控,裝錄音。而且還是對著床的,我跟那位朋友已經認識5年了,要是有什么事情的話,還會有他存在?”
我:“不是吧,你老公看著那么老實也不像這么偏激的人?怎么跟拍電影似的?”小雅:“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有什么問題可以跟我說,哪怕是懷疑我,我也不會傻到偷情把人帶回家里面去偷情吧,而且我那天在上班呀,難道我還帶朋友上著班開房嗎?”
小雅:“而且你知道嗎,他安裝監(jiān)控的第3天我就知道了,我當時看到電腦里面一張張我的照片,我真的氣得肺都炸了!他再三向我保證以后也不會了,想著女兒還小,我就原諒了他,現(xiàn)在我只要一看到電腦或者回到這張床,我腦海里就的回放著這些照片。”
我:“孩子真的是女人的軟肋呀!那你都已經為了女兒原諒他了,怎么現(xiàn)在又要離婚了,是心里那道坎過不去嗎?”小雅:“他說是不會再這樣做,可是他根本就不相信我,你知道嗎?,在撤掉監(jiān)控和錄音的第2天,他竟然跟蹤我,我那天看到他了,真的是瞬間心涼,我還給他一次機會,打電話問他在哪里,他竟然說在家里。而且這還沒完!當天晚上他當我沖涼的時候,偷偷拿我的手機去看,那一刻我是爆發(fā)了的,當場吵了起來,他也同意離婚了!我說我要女兒,其他一切財產我不要,他說不可能,女兒不會給我的!既然這樣無所謂,女兒給他就給他,反正我現(xiàn)在什么都無所謂了,誰知他又說以后也不準我去看女兒,沒關系,只要他肯離婚我也同意,那天已經約好了,第2天回去離婚的”
我:“他沒資格不讓你看女兒呀?”小雅:“只要他肯離婚我無所謂,反正已經受夠了,可是他第2天又發(fā)信息來問我,不離婚行不行?一直拖到現(xiàn)在都不肯去離,我不知道他到底想怎么樣,想折磨我到什么時候?你知道嗎?我那天上到18樓去查房,看著那個窗戶,我真的很想跳下去,跳下去我就解脫了,想不想已經不是我能控制得了,這些事情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回放!”
我:“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信任。哪怕你們真是不離。這道坎也會一直藏在你們兩個心里總會爆發(fā)的,《寧教人打仔,莫叫人分妻》,在來之前我以為你們單純的吵架,我是打算過來勸你不要離婚的。可是這種情況說實話我算不出口,反過來是我的話,我也是必離不可!”小雅:“不可能啦,我跟他是不可能了!我要是能過得去,這么多天了,我不可能會暴瘦8斤!我都想好了,再給他10天時間,如果他還是拖著不肯去,我就只有搬出去分居兩年,用法律來離婚”
@廣東靚媽娟子vlog
在我看來,婚姻不等同于捆綁。我是嫁給了你不代表是賣給你。婚姻的基礎是互相尊重,是站在對等的基礎之上互相扶持。婚姻之中最應該尊重的是對方的隱私。
現(xiàn)在很多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不懂得尊重另一方的隱私。并且缺乏了最基礎的信任!經常因為一條短信,一個微信工作上的正常接觸而疑神疑鬼。大吵大鬧,甚至是家破人亡。
夫妻之間最常見的,就是以所謂的愛的名義去做著最傷害對方的事。
在婚姻之中,如果做錯事也不能說一次都不去原諒。可是同樣的事情一犯再犯就沒必要再繼續(xù)下去了,對于沒有想過離婚的人。一件錯事就不要一犯再犯。不要以為有孩子就可以帶著僥幸心理渴望愛人能夠原諒,因為攢足了失望,自然就會選擇離開。
至于“為了孩子選擇不離婚”,這種態(tài)度到底對不對?這個還是要看情況而定。個人認為如果是感情破裂已經無法挽回,或者是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就真的不必要再堅持。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在夫妻失和,爭吵的環(huán)境中成長一定會比父母離婚的影響還大。不要懷疑原生家庭對于孩子的心理影響有多大,因為我就是個例子。小時候看著父母的爭吵,我無數(shù)次幻想著他們離婚了多好。孩子的幸福與否,并不是完全取決于家庭是否完整,我看見過很多單親的孩子,過得比我好,比我開心100倍。
友友們,你們認為小雅應該堅持離婚嗎?#離婚# #尊重#
網圖侵權刪
《詩經:古義復原版》:《詩經》中如何寫秋?
最近,不少地區(qū)的溫度直接從夏天到了冬天,仿佛秋天只露了個面就消失了。但其實現(xiàn)在還是妥妥的秋天哦,它并沒有“消失”,只是你感受不到而已~你知道古人是怎么寫秋天的嗎?
今天我們?yōu)槟崂硪恍对娊洝分械那铮?/p>
1、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小雅·四月》 解釋:秋日有風風凄凄,百草凋零百花稀。
2、 雝雝鳴鴈,旭日始旦。——《邶風 瓠有苦汁》 解釋:天高地闊,秋高氣爽,一群大雁合鳴著從頭頂飛過,太陽才開始從東邊慢慢升起。
3、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衛(wèi)風 氓》 解釋:桑樹萎謝葉落凈,枯黃憔悴任飄零。
4、籜兮籜兮,風其吹女。——《詩經·鄭風·籜兮》 解釋:枯葉呀枯葉,風吹動了你。
5、蟋蟀在堂,歲聿其莫。——《唐風 蟋蟀》 解釋: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
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秦風 蒹葭》 解釋: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
有沒有覺得特別美?所以如果感覺自己詞窮了,就去讀《詩經》,一定會讓你心滿意足。而看《詩經》,一定要挑選有《詩序》“背書”的,《詩序》是漢代以前的學者研究《詩經》的集大成著作,其中對《詩經》作者們創(chuàng)作動機的研究更是可圈可點,能夠極大幫助后世讀詩之人領悟原作者最想表達的意思。
在《詩經:古義復原版》書中,《詩序》思想貫穿篇章導讀、詩作解題兩大版塊,集各名家之言,不僅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詩經》的原意,更將詩文背后的歷史文化要點做了闡釋。
因此想要將《詩經》越讀越厚,《詩經:古義復原版》便是最好的選擇~
#頭條科技復薪計劃#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采薇》,這是一首征夫思歸詩,也可以看作是最早的的邊塞詩,寫這首詩打卡,也是一種對俄烏局勢的感慨吧,希望事情能快一點得到好一點的結局。
戰(zhàn)爭從來沒有贏家,只有平凡百姓的流離失所,戰(zhàn)爭不值得贊美,然而為家園而戰(zhàn)不得不去,征夫思婦苦也不苦,彼此一直心有牽掛,都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等待相聚,苦的是獨身回轉,家園已煙消云散,等到白發(fā)蒼蒼,你再也沒有回來。
《小雅·鹿鳴之什·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mǐ)室靡家,獫(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zài)饑載渴。我戍(shù)未定,靡使歸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róng)車既駕,四牡(mǔ)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yù)雪霏(fēi)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本文莫小雅,莫小瀅個人資料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