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還沒上完,早教門店突然關門了!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橙柿互動檢索關鍵詞,和美吉姆相關的內容多達800多個結果。
全國多地出現美吉姆門店閉店,家長遭遇退費難的問題。
【資料圖】
杭州的李女士(化名)遭遇更奇葩的事件:把早教機構告上法院,官司贏了,孩子的學費卻遲遲退不回來。
她驚訝地發現,官司還在審理中,而早教中心的做法更“高明”:更換法人代表為高齡老年人。
“覺得又氣憤又搞笑!非要找一個75歲高齡的老人背這黑鍋……”
李女士稱,“面對美吉姆這種商家,我只能是硬剛到底……”
杭州家長狀告早教中心
2021年,李女士和老公為寶寶尋找合適的早教中心,最后選中了美吉姆萬寶城店。
雙方簽訂了關于 88 節早教課程的《課程銷售協議》一份,期間 12個月,以第一節課開始計算周期,費用 13800 元。
令李女士意外的是,寶寶剛上了沒多少節課,變故就發生了!
2022 年6月20日,她接到美吉姆萬寶城店員工電話,稱因房租到期,萬寶城店將變更經營地址,建議轉去其他校區上課。
李女士告訴橙柿互動,“我還是想讓寶寶繼續上課的,但校址突然變了,家中老人接送寶寶也不方便。”
于是,她拒絕對方提出的轉校區方案,要求退還剩余76節早教課的課時費 11918元。
李女士趕到店里找到負責人陳某某,雙方確認尚有76 節早教課未授課。
但關于退費,雙方意見分歧較大!
李女士稱,對方只愿意退一半的費用。負責人說美吉姆目前已經處于虧損狀態,無力償還剩余的課程。
李女士很生氣,于是把美吉姆萬寶城店的管理方“杭州姆恒至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告上法院。
接下來的變局讓她沒有意料到:去年12月8日,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該案,但杭州姆恒至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很快更改了法人代表。
據天眼查等工商登記信息顯示:2022年12月8日,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發生了變更,變更為任某某。
75歲的新“法人代表”被拘
法院判決書顯示:該案于2022年10月31日受理,依法適用小額訴訟程序。
2022 年12月8日公開開庭審理,被告姆恒至誠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
2023年1月9日再次開庭審理,被告姆恒至誠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
法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的合同關系合法有效,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因被告原因導致原合同無法繼續履行,故被告姆恒至誠公司應退還原告尚未授課的課時費 11918元。
李女士稱,官司打贏了,但早教中心還是拒不退錢。近期,她又接到了法院的拘留決定書。
拘留決定書顯示:被拘留人任某某,1948 年出生,系本案被執行人杭州姆恒至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法院認為,查明被執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對任某某拘留15日。
對于早教中心的行為,李女士很氣憤,“明明有財產可以執行,非要找一個75歲高齡的老人背這黑鍋……”
李女士稱,當初接待她的早教中心一位負責人,同時也負責其他美吉姆分店。
橙柿互動聯系了其中一家分店,工作人員稱,“陳某某以前是區域經理,現在已經離職了。”
工作人員還稱,以前在萬寶城店上課的寶寶,目前有部分人在該店繼續上課。
那么,這幾家店和萬寶城店是什么關系?工作人員遲疑了一下說,“不是一個老板。”
還有家長帶寶寶去維權
李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
杭州一家長在社交平臺講述了和美吉姆的退費糾葛——
最后幾節課的時候,維權家長把來福士美吉姆圍得水泄不通。
二寶出生后,妻子跟我商量,想給二寶也上美吉姆。
2022年3月31日,銷售發來了課程合同,我們轉賬給銷售,后續補簽的時候才發現:合同是正反兩面的。
但銷售微信上只發了正面,所有和退款有關的(霸王條款),都在背面沒給我們看。
2022年5月13日,距離合同簽訂僅過去 43 天,銷售顧問微信通知我們,來福士美吉姆營業地址將搬遷至高德置地廣場。
對于美吉姆單方面違反合同中對上課地址的約定行為,我方表示不接受,并且明確告知對方:此次搬遷,對我們兩個娃同時上課的計劃造成很大影響,不愿意跟著過去,要求退款。
銷售顧問表示按照合同規定只能退一半的錢。
我們通過12315、12345等渠道,向政府監管部門投訴美吉姆違反合同,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結果均是調解無效。
市場監管部門無奈表示,美吉姆投訴很多,他們只能協調,沒有執法的權利,建議我們起訴。我們通過法院向美吉姆提起訴訟……
橙柿互動注意到,為了維權,有家長無奈帶著寶寶舉著牌子討說法。
美吉姆直營有10家,其他為加盟
公開資料顯示:美吉姆為深交所上市公司,原主營業務歸屬制造業,2017年向教育產業轉型,2018年收購美杰姆后,逐步剝離了傳統制造業相關資產與業務。
目前,該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于直營早教中心的收入以及向加盟商收取的各項服務費收入和產品銷售收入。
2021年年報顯示,美吉姆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擁有562家美吉姆與小吉姆簽約早教中心。
據報道,截至2021年底,美吉姆共有直營中心10家,其余均為加盟中心。
李女士的遭遇,引發公眾關注和熱議!有其他家長評論說——
“懂的老板都是這么干的,我那個托班跑路去報警,一個60多的老太法人。”
老太為啥愿意頂上法人?“她收錢了,年齡大了不會怎么樣。”
“廣州也跑路了,也是法人變更給老賴,一貫套路。”
“全部跑路的,都是一個老齡老人做法人。”
來源: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程瀟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