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扶綏縣渠黎鎮人大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與群眾聯系密切的優勢,引導人大代表奮勇爭先、積極作為,主動投身火熱的鄉村振興建設一線,形成“人大代表+群眾三會”鄉村治理新模式,實現基層治理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積極作用,貢獻了人大方案。
(相關資料圖)
轉思路:“人大代表+議事會”變共商
“可以幫我們家這條巷道裝幾盞路燈嗎?”“村口出門就是國道,能不能裝些限速標志?”為做好村情民意的“明白人”,渠黎鎮黨委、人大堅持民主協商,建立由村“兩委”成員、人大代表、鄉賢、群眾代表為主體的議事機制,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優勢,人大代表常態化走訪聯系村組干部、優秀黨員、群眾代表、鄉賢“都老”、致富帶頭人和困難群眾等六類選民“面對面”“心貼心”傾聽群眾心聲,收集群眾訴求。截至目前共收集到鄉村治理、鄉村建設等鄉村振興的意見建議186條,并對收集到的群眾意見、建議逐一登記在冊,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開通便捷通道,提供有效解決途徑,村民的煩心事無論大小,找到人大代表總能討個說法,真正做到將問題發現在早、解決在小。
人大代表組織群眾召開質詢會。渠黎鎮人大供圖
轉模式:“人大代表+投決會”變共決
“我們碧計村是瓜菜種植大村,部分群眾反映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瓜菜收購點,這樣才能實現產業振興,大家對這個項目實施有什么意見建議?”“我們村口的池塘閑置了好久了,里面都是淤泥,村里組織清理出來發包出去,就是一筆不錯的村集體收入?!比舜蟠斫M織群眾召開公投會,把村屯管理事務模式決策權交由群眾來“拍板”,讓廣大群眾進一步增強主人翁意識,有效發揮群眾力量推動基層治理工作。通過召開投決會進行民主表決,群眾為了項目的實施有的自愿出讓土地、道路甚至是民房,有力推進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鄉村風貌提升等鄉村振興項目順利實施。同時,堅持黨的領導,積極推進民主決策制度,在推進鄉村自治過程中,“人大代表+合作社”“人大代表+鄉賢”“人大代表+理事會”的基層民主管理模式在推進鄉村振興中也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人大代表組織群眾召開公投會。渠黎鎮人大供圖
轉理念:“人大代表+質詢會”變共治
結合各村屯實際,鎮人大每年把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作為監督的議題,同時針對監督議題組織群眾召開質詢會,進一步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增強村、屯事務管理透明度,確保干部清白,群眾明白,努力營造團結、和諧、奮進的干事創業氛圍。 同時,渠黎鎮人大堅持民主管理,在投決會表決事項的實施過程中,人大代表及時了解工作動態并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對反映不適宜村屯建設的事項,積極組織召開質詢會,對相關事項進行質詢,有效規避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的負面因素,進一步增強村屯事務管理公開度,讓群眾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推動村屯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健康有序融合,“村民自治”得到有效落實,鄉風文明不斷培育,鄉村風貌有效提升,近年來治安案件零發生。
人大代表積極組織群眾召開質詢會。渠黎鎮人大供圖
轉成果:“人大代表+群眾三會”變共享
渠黎鎮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拓寬群眾參與渠道,拓展共商共決共治共享廣闊空間,人大代表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將“代表一線連萬家”主題活動貫穿鄉村建設全過程,重點圍繞民主管理和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的各項重點工作,人大代表視察調研提出建議的作用與群眾三會的有機結合,形成“六共”(共商、共定、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管理模式,有效助推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助力鄉村振興“加速度”,使治理“效能”真正變成群眾共享的成果,有力推動基層民主自治更加優質高效。截至目前,渠黎鎮“人大代表+群眾三會”累計召開質詢會72次,形成意見建議交相關部門辦理108條,推進鄉村建設及項目落地64項,解決相關問題203件。(劉靖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