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靜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資料圖】
3、韻譯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4、仰首只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
5、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生的思緒 。
6、評析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7、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
8、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
9、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10、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
11、”(《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
12、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13、”(《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
14、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15、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16、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
17、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
18、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
19、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
20、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
21、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22、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23、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24、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25、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
26、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
27、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28、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29、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
30、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
31、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
32、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
33、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
34、從這里,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35、 靜夜思【作者】李白【朝代】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6、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7、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井上的欄桿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38、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39、靜夜思李白 〔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0、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41、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42、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43、注釋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生的思緒。
44、床:今傳五種說法。
45、一指井臺。
46、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
47、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48、二指井欄。
49、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
50、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
51、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
52、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
53、《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54、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55、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
56、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57、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之情。
58、 既然作者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在室內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
59、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體是什么,很難考證。
60、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61、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62、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63、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64、”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65、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
66、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
67、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68、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
69、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70、疑:好像。
71、 舉頭:抬頭。
72、李白的《靜夜思》全文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4、靜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5、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6、詩文賞析平淡的語言娓娓道來,如清水芙蓉,不帶半點修飾。
77、完全是信手拈來,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78、本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79、客居他鄉的游子,面對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鄉、不想念親人呢?如此一個千人吟、萬人唱的主題卻在這首小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致千年以來膾炙人口,流傳不衰!。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