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人員的照護是每個家庭可能面臨的問題。今年6月,南京市秦淮區率先試點失能保險制度。6月15日,南京首位經過評估的失能人員家庭開始接受專業護理服務。7月1日起,南京將在全市實施失能保險制度。
6月15日上午,秦淮區瑞金路4號小區一戶居民家中,一位74歲的老人在前期的評估測量中確定為失能人員。現場,來自定點照護服務機構的護士進行了體溫、血氧、血壓等基礎測量。同時,老人的兒子王先生(化名)與該機構簽訂協議與家屬聯絡表,正式開始接受專業護理服務。
“建立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制度”被列為2021年南京市民生實事項目。2月1日,南京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建立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制度的意見(試行)》。《意見》明確,參保人員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導致長期失能,經評估符合重度失能等級標準、需要長期照護的,享受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待遇。
南京市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處副處長仝晶晶介紹,南京市職工保險、居民保險參保人員均為失能保險參保人員。繳費標準為60周歲及以上年度個人繳費40元、財政補助20元、醫保基金劃撥40元;60周歲以下個人繳費20元、財政補助10元、醫保基金劃撥30元。由于南京市失能保險制度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因此2021年度減半征收,居民醫保參保人員2021年個人不繳費。學生兒童、大學生暫不繳費。
經過評估后,符合重度失能標準的人員,可選擇入住照護服務機構接受照護,或居家接受照護服務機構入戶服務。前者由失能保險基金按照45元/小時的標準與機構結算;后者按照60元/小時的標準結算。
根據標準,參保的重度失能人員入戶服務時間為每月30個小時;80周歲以上的每月為31小時;納入政府養老扶助對象的為每個月54小時;低保或低保邊緣家庭內的居家重度殘疾人員為40個小時。如果擇高選擇待遇,超出費用由個人或家庭承擔。“根據家庭需求可以個性化上門服務,例如1個月30個小時,可以每天上門1次、每次1小時,或者每隔1天上門1次、每次2小時等。”仝晶晶說。
除了上門服務時長可以個性定制,上門服務項目也可以根據需求“點單”。目前南京市失能保險提供的照護服務包括口腔清潔、會陰清潔等8項基礎照料,以及人工取便、鼻飼等10項專業照護。王先生在與照護服務機構協商后,選擇每天中午上門1小時服務,包括:幫助老人更換尿片,1周做1次身體護理,隔1天幫助母親洗1次澡。
“老母親是今年上半年在家滑倒后引發腦梗、半身不遂,導致失能,”王先生說,“由于自己平時在江寧上班,早出晚歸非常不方便,現在護工每天上門,真是幫了我們子女大忙!”
7月1日起,失能保險制度將在南京全市正式實施。南京市醫保局局長刁仁昌介紹,南京將確保三個“全面到位”:
一是服務場所全面到位。各承辦看護服務機構要對照“15分鐘醫保服務圈”,根據承辦片區基本情況,確保輻射全域。場所設置和醫保經辦、市民服務中心等一并結合考慮,形成服務呼應。二是服務團隊全面到位。承辦機構要嚴格根據協議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建立配備專門的失能保險服務團隊。三是服務機構全面到位。承辦機構要對區域內失能人員、服務機構、服務能力開展全面摸底,按照每個行政區域不少于3家評估機構、每1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口配備2名評估人員的標準,遴選優質評估機構和照護機構。(通訊員 楊萍萍 王明宇 實習生 婁淵澤 記者 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