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保險學會順利完成《陜西保險個人代理人調查報告》。調查數據顯示,多數代理人依靠傳統的熟人介紹、主動拜訪完成保險營銷工作,收入較高的代理人則通過內容平臺、各類型產說會,以及短視頻、直播來篩選保險客戶、建立聯系,進而完成保險銷售。受訪者對代理人職業價值的評價較為理性,除了增加個人收入外,普遍認為代理人職業的價值體現在為客戶規劃合適的保險計劃、提供保險服務,傳播保險知識、提升公眾風險意識。關于未來工作規劃,56.18%的受訪者表示會一直從事保險營銷工作。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保險個人代理人數量超過900萬,陜西人身險會員單位個險渠道人力達到19.69萬人。本次調查對象為從事保險代理業務、長期居住地在陜西、且與省內保險機構簽訂委托代理合同的個人保險代理人。調查數據顯示,陜西保險個人代理人中女性占比達到78.16%,30歲至49歲的人群占比達到73.78%,學歷相對較低,本科學歷僅占比12.74%,已婚且育有子女的比例達到90.57%。這也就是說,“媽媽”們是個險銷售的主力軍。
通過線下小組座談會了解,代理人認為時下流行的短視頻、直播等渠道并不適合保險營銷,鑒于保險產品的非標準化特性和收益的不確定性,保險營銷最重要的是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進而了解其基本情況、保險需求等針對性推薦保險產品,而短視頻、直播等渠道的內容以娛樂為主,用戶并無耐心看完較為復雜的保險產品介紹等內容,更無從談起與客戶建立信任關系,也就無法完成保險銷售。
保險業已經走過電話時代、互聯網時代,正處于移動互聯網時代,而保險業的基礎,保險代理人也從60后逐步過渡到以80后、90后為主體。雖仍以女性為主體,男性占比較低,但男性產能明顯高于女性,保險營銷方式也發生了深刻改變,對科技的發展與變化抱著更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從報告中我們也看到了保險代理人所面臨的生存困難和痛點,他們對自我認知和對職業的認知相對較低。多數代理人仍然依靠傳統的熟人介紹、主動拜訪完成保險營銷工作。代理人職業背景較為多元,吸引了一大批個體工商業者,一般商業服務人員;代理人收入普遍不高,且差異化較大,產能有限,職業不穩定性特點比較明顯。(記者楊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