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聯網保險產品與服務平臺慧擇公布了2021年年報,全年營收22.45億元,同比上漲83.98%,凈虧1.1億元,同比增長達-488.60%。雖然慧擇去年第四季度經營效率改善,但近年來,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趨嚴,有分析認為此番經營效率改善難以持續,未來將落地的“雙錄”也將給慧擇帶來挑戰。
年報顯示,慧擇去年全年促成總保費50億元,同比增長66.2%。其中,第四季度保費增長強勁,同比增131.4%。預計主要依靠儲蓄型產品拉動。
2017年以來,慧擇的營收和毛利持續增長,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卻是“冰火兩重天”。在2017年凈虧損達9717.30萬元后,慧擇2018年和2019年分別盈利315.20萬元和1490.20萬元,2020年又止盈轉虧,2021年凈利潤更是同比下跌488.60%。
與此相應的是慧擇“跌跌不休”的股價。自2020年2月上市后,慧擇當年3月達到了14.8美元/股的高價,隨后股價震蕩走低,今年3月21日報收1.14美元/股,較歷史高點已跌去92.3%。
雖然2021年第四季度經營效率改善,但業內人士和證券機構并不看好慧擇此番經營改善能持續,原因是近年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趨嚴。
互聯網人身險新規今年落地,作為互聯網保險中介平臺的慧擇亦是首當其沖,產品數量和競爭力直接下降。去年年底,多家險企因未達互聯網保險業務門檻宣布暫停業務,對于慧擇來說,產品的“供應商”直接減少。另一方面,新規之下,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等保險產品退出互聯網銷售渠道,很多原先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的中小公司,無法繼續提供儲蓄型的保險產品。
需要關注的是,雖然部分達到門檻的險企依然可以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但未來落地的“雙錄”將帶來更多考驗。2021年6月,銀保監會下發《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將互聯網及電話銷售、新車商業保險、融資性信保業務等銷售行為均納入“雙錄”范疇。有業內人士向新快報記者表示,記錄和保存保險銷售過程關鍵環節實行錄音和錄像無疑給慧擇增加了銷售難度。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慧擇營收增長在2022年將面臨挑戰。由于互聯網人身險新規的短期負面影響,研報下調慧擇2022年盈利預測213%至每股虧損1.06元(Non-GAAP)。(記者林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