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不靠你,我有錢,自己去養老院。”
(資料圖)
以上這句話,很多中老年人對兒女說過。一開始,他們就沒有打算讓兒女養老,把存款、房子、退休金當成最大的底氣。
退休之后,身邊有老伴,自己手里有錢,身體也不錯。不僅可以去跳廣場舞,還能去旅游,不要看任何人的臉色。
兒女去了遠方,也沒有關系。走不動了,還能夠請保姆。
想法很美,現實卻有點丑。
老人一旦弄丟了老伴,說明自己的年紀也很大了,并且身體好不好,也要打一個問號。
請保姆的開支,不是每個老人都能承擔得起的。因而,去養老院,就變成了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建議老人,過了以下幾道坎,再去養老院,就順心多了。
01
心理上:生死的歸途,常常上演。
養老院,顧名思義就包含了“照顧老人最后一程”的意思。
隔三差五就有老人過世,他們的兒女哭哭啼啼地從外地趕來,然后帶著老人回鄉,入土為安。
也有一些老人,在臨終前的幾天,就被兒女接走,去了老家。
最糟糕的是,一些老人沒有兒女,他們過世之后,只能由養老院或者老人的戶籍地的相關人員、親戚朋友,處理后事。其狀態,顯得冷清。
當父母過世之后,我們就要直接面對生死。有了心理準備,但是隔幾天就會看到生死的場面,難免會破壞心情。
螻蟻尚且貪生,更何況是一個人呢?
你渴望好好活著,但是住在你隔壁的人,卻不想活了,已經不活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果你看淡了生死,能夠從心理上接受養老院的氣氛,那么你就不會害怕什么了。
意志堅強的老人,還能對身邊的人,給予安慰和照顧,對即將離世的老人,表達自己的尊重。
人心安靜了,人就有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境界。這樣的老人,更適合住養老院。
02
金錢上:養老的檔次,身不由己。
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個養老公寓。
去過公寓參觀之后,很多老人表示:“這才是想要的生活。”
每個星期,都會安排老人體檢、周邊旅行、學習養生知識。按照老人的喜好,創造一些很活躍的愛好。
夏天,老人們還可以去山里的民宿去住一個月,享受山里的風,感悟不要空調的涼快。
住在養老院,享受到了星級賓館的待遇。
看了條件,再說費用。一個月七八千,比請保姆更貴,你能承受嗎?
對比普通老人的退休金,一個月兩三千。你算看明白了,沒有很大一筆存款,住在高端養老院,是行不通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養老服務也分出了三六九等。
當你退一步想,就去普通養老院的時候,就要看看對應的生活環境,是不是讓你滿意。
普通養老院,一個月有一兩千就夠了。主要是伙食費。
床單不會每天都清洗、房間需要自己打掃、飯菜不會根據你的胃口來安排、周圍的老人層次很低......一系列的情況,都擺在你面前。
算一筆經濟賬,再看養老院的條件,你明白了,就知道要去什么樣的養老院了。最好,你每個月要有一定的余錢。
人老了,難免有病痛,其開銷也不小。就算兒女會承擔,應急的時候,還得自己掏腰包,不能坐等兒女來幫忙。
03
習慣上:群體的習慣,需要遷就。
同事小劉的父親,去養老院住了五個月,說啥也不住了。
小劉的父親喜歡抽煙喝酒,閑來無事,就找人打紙牌。對于飯菜,他也有要求,習慣很松軟的米飯,適當要吃辣椒。
每天早晨,他還習慣睡到九點鐘。
養老院每天早晨七點半開餐,等小劉的父親起來,早餐放在鍋子里,溫了很久,不太新鮮了。
有人陪打牌,但是都不賭錢,這一點,讓小劉的父親無法理解。
養老院禁止老人喝酒。畢竟,都是一把年紀的人,怎么能夠對身體任性呢?
周末,小劉要加班,就不去養老院看父親。而其他的老人,總是有親戚朋友、兒女來探望,非常熱鬧。
種種情況表明,小劉的父親和養老院“格格不入”。
普通的養老院,不是一對一服務,因此只能老人自己去遷就大家的習慣——少數服從多數。
很多老人,有牛脾氣。但是養老院的服務人員,不會因為你有脾氣,就對你格外好。大家都很忙,照顧不過來。
你可以委屈自己,成全大家嗎?你的習慣能夠調整過來嗎?這道坎,你不得不面對,熬過去了,就能融入其中了。
04
老伴過世了,你一個人要跟隨兒女住,還是獨居,還是請保姆、住養老院,都有現實的難題。不要任性地認為,有幾個錢,啥事都不怕。
人活著,就有委屈,就不能百分百舒服。
“遠近高低各不同”,曾經你以外人的身份看養老院,現在你以主人的身份住養老院,這是不同的體驗。
千萬別“站著說話不腰疼”,不要放狠話,要因地制宜,找到自己應有的體面。
在此,希望老人們,身體健康,內心通透,錢財管夠,兒女孝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