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王順琦 攝
(王順琦)8月15日,中新天津生態城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多年來水生態綜合治理成果。
今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作為國家首個綠色發展示范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在面對建設之初地表水和近海海域環境質量差、近岸濕地生態狀況堪憂、親海生態資源嚴重不足等問題的情況下,用15年時間演繹了“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綠色蝶變。
據了解,在2008年開發建設之初,生態城就將污水庫治理作為生態環境修復的“一號工程”,采用大量創新技術根治污染底泥,在此基礎上又建設了公頃的景觀綠化帶。經過3年多的生態修復,215萬立方米的存量廢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385萬立方米的污染底泥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在解決污水庫治理和污染物入海難題的同時,生態城從提升水生態容量和水體自凈能力入手,全面開展水系連通工程,推動“溪、河、湖、堤、灣、海”水系的大連通大循環,經過改造,生態城水系正在從“局部循環”到“活水連通”轉變,區內水體水質和河床生態得到持續改善。
據悉,位于生態城的永定新河口左岸濱海濕地是咸淡水交匯、陸海鄰接的交錯區,為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生態城啟動了138公頃的濱海濕地修復項目,模擬河口自然形態,將直線及阻水直角岸線削直變彎,有效改善了區域水動力環境,為海洋生物和鳥類提供了棲息和覓食環境。
生態環境好了,一條條親海綠色廊道也成了吸引居民和游客的寶藏打卡地。“藍綠交織、河海相連、動靜結合、全域游樂”的濱海旅游城市風光,讓生態城成為游客臨海親海的向往之地。(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