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張保軍教授實驗室的走廊,墻上一個獨特的Logo格外引人注目:紅、綠、藍三色相間的字母“T”“C”“B”緊密相連,這是T細胞生物學團隊的標志。在看似簡單的字母組合背后,蘊含著張保軍回國“創業”,帶領T細胞生物學團隊一路走來的努力與堅守。
?
組建TCB團隊,助力西安交大免疫學科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生物科學領域的動物科學和生物技術方面的學習到中國科學院攻讀免疫學博士,再到杜克大學免疫系的學習研究,張保軍與免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2017年他加入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組建T細胞生物學團隊(T Cell Biology)。截至目前,張保軍在免疫學領域已經耕耘20余年。
“在中國科學院讀博期間,我有幸師承趙勇教授,從事免疫學研究。”張保軍談到,“雖然選擇這個方向比較偶然,但是深入了解之后便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這份熱愛也一直是我克服科研道路上種種困難不斷迎接挑戰、摸索前進的源動力。”
?
TCB團隊主要從事調控T細胞發育分化的機制,以及T細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抗腫瘤感染等方面的作用與應用。為打牢醫學基礎研究的地基,強化醫學基礎研究的前瞻性、戰略性和系統性,張保軍帶領TCB團隊與附屬醫院深度合作,聯合獲批了國家及陜西省的重點項目,成為陜西乃至西部地區免疫學科發展中的重要力量。“我們和臨床醫學的合作很緊密,目前和工科學院也在策劃關于T細胞的轉化性研究,希望項目能夠盡快落地。”張保軍說到。
在張保軍的帶領下,盡管組建不足六年,TCB團隊已由最初只有2名學生,發展到現在擁有5位副教授、1位青年優秀人才及8名研究生,獲批陜西省科技團隊,正在承擔多項國家基金委和科技部重點項目。
團隊建立初期面臨許多困難,一是由于資源和環境條件限制,許多模型和技術都難以建立和實現,二是如何讓僅有的幾名學生從“一張白紙”迅速成長為對本領域有深入了解、具備科研思維并掌握實驗技術的成熟科研人員。張保軍表示,“過程雖然艱辛,但通過和學生們一起一點一滴的努力,看到他們迅速成長,我對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張保軍設計了團隊的Logo:紅色代表我們奮斗的熱情和激情,藍色代表希望自己和學生要像天空、海洋一樣心胸寬廣、志向遠大,綠色則代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創立這個團隊的初衷,希望TCB團隊能夠在科學研究中自由探索,飽含奮斗精神,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鉆研免疫學理論,為臨床疾病診療提供治療靶點
“研究的難點在于,我們如何通過大數據和轉基因動物技術,發現并剖析新分子的功能,在動物模型或臨床樣本上研究其與疾病的關系。”張保軍講道。
“我們團隊通過對人和小鼠的樣本研究,發現了多個潛在調節T細胞功能的重要分子。雖然離臨床應用尚有距離,但是在小鼠模型上,初步發現其對疾病的治療有明顯的效果。”在提到團隊研究內容時,張保軍從容又自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和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張保軍團隊的研究,發現了調控T細胞在正常或疾病狀態下分化命運的關鍵分子,很可能為臨床治療提供潛在的新靶點和新策略。
?
盡管科研攻關中依舊困難重重,團隊的研究成果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方面仍有差距,張保軍也并未氣餒,“關鍵分子在動物模型中初步展現出較好的作用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我們堅信自己的研究成果未來將會在臨床實踐中發揮作用,造福人類生命健康。”
砥礪前行,培養真正的科研人才
在出差的途中進行視頻會議,在工作的間隙抓緊時間指導課題……這是張保軍的不同工作場景,每周一的Lab Meeting和每周五的Journal Club是張保軍“雷打不動”的日程安排。目前,多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和標兵,并在國際高水平雜志上發表論文。
擔任基礎醫學院院長后,為了兼顧學院工作和科學研究,張保軍的工作更加繁忙。在無數個燈火通明的深夜,他帶領團隊忙碌而有序地推動研究課題進展,把實驗室當成了自己的家。只要學生有任何問題需要指導和幫助,他的電話24小時在線;無論白天教學和學院工作多么疲憊,他仍然會在深夜出現在實驗室,與同學們溝通課題中遇到的問題。張保軍說:“我能感受到當老師和學生一起徹夜推進課題的時候,學生會感覺到更有動力,我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成為他們前進的支撐和動力。”
張保軍十分注重學生的創造和探索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他強調:“要和學生做朋友,與他們平等地交流,能夠包容實驗室中存在不同的聲音。”他鼓勵學生們提出新想法并大膽嘗試,探尋新路徑,向“無人區”前進。當遇到瓶頸問題,他總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查找文獻、獨立思辨,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案。“大膽創新,勇于提出問題;要懂得付出,勤奮刻苦。”這是張保軍的信條,也是他對學生的期許,“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扎扎實實有本領的科研人。”
張保軍躬身于免疫學領域深耕,將熱愛和希望的火種在醫學學子的手中傳遞。
“希望同學們真正熱愛醫學,無論是從事解決臨床問題的科學研究還是從事臨床工作,都要堅守初心,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把個人職業發展同國家、社會的命運相結合、相統一,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和醫學事業進步貢獻力量。”
(原標題:我的電話24小時為學生在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