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以來,湖州市按照管理層有關部署要求,積極開展轉型金融改革先行先試,推進《G20轉型金融框架》落地實踐,取得多項首創性試點成果。本文擬從轉型金融框架建設、金融機構主體作用以及地方產業實踐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湖州市在轉型金融方面的實踐,為其他地區轉型金融的構建路徑提供經驗參考。
(資料圖)
一、地方政府及監管部門牽頭,搭建相對完整轉型金融框架
湖州是全國首個在地方政府層面上推出相對完整的轉型金融框架的地區。今年6月,湖州遵循《G20轉型金融框架》對轉型活動和轉型投資界定標準的有關要求,以技術先進性、減排顯著性為原則,迭代推出《湖州市轉型金融支持活動目錄(2023年版)》。該《目錄》是《G20轉型金融框架》在我國落地的具體實踐,為湖州金融機構通過金融活動支持本地企業轉型升級,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導。同時,對我國其他地市,特別是高碳行業較密集的地區,有很好示范參考作用。
2022年以來,湖州結合產業轉型發展實際和綠色金融發展趨勢,積極開展轉型金融探索實踐,形成了多項創新性實踐成果。《G20轉型金融框架》,主要由五大支柱構成,分別為界定標準、披露要求、金融工具、激勵機制和公正轉型。在這五個方面,湖州都拿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搭建形成了湖州的轉型金融標準體系。
界定標準。即各國監管部門需要明確什么是轉型活動,防止出現“假轉型”。湖州對應的方案是《轉型金融支持目錄》。
界定標準作為轉型金融的核心。湖州在國內率先推出《湖州市轉型金融支持目錄(2022年版)》,并作為典型案例被寫入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成果報告。《目錄》由行業類目、低碳轉型技術或路徑、低碳轉型基準值和目標值四部分構成。《目錄》目前已更新了第二版。一是針對轉型活動認定難、企業轉型技術路徑規劃難的堵點,綜合采用“白名單”與“技術中立”原則,圍繞全市“8+1”類重點高碳行業,規劃106項轉型技術或路徑,為企業指明未來低碳轉型技術方向。二是在轉型指引目標確定上,做到科學性與適用性相結合,設置了細分行業低碳轉型基準值和目標值。三是在轉型技術路徑設計上,做到通用性與差異化相結合。四是在行業選擇上,因地制宜選擇了紡織、造紙、化工、有色金屬等八大傳統重點行業和電線電纜一個中類行業,并進一步擴展為37項細分行業。
信息披露要求。《G20轉型金融框架》中對信息披露提了很多新要求,非常復雜,難度很高。湖州編制了針對地區、產業、企業、金融機構的轉型指南及信息披露方式等各項文件,讓信息披露可披露、能披露。湖州編制了國內首個區域性《重點行業轉型目標規劃指南》,針對企業轉型目標設置不清晰的難點,依據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制定區域性轉型目標規劃指南,引導規上企業設置優于行業指引目標的短、中、長期轉型目標,防止“假轉型”風險。湖州發揮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主體作用,出臺了《銀行信貸碳排放計量方法指南》,推動金融機構將環境和氣候因素納入銀行信貸業務全流程,明確環境信息披露范圍、口徑、方法。目前,湖州市已實現全市域銀行業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全覆蓋。
同時,湖州建立了企業碳賬戶,發布《融資主體轉型方案編制大綱》,幫助企業進行制定轉型方案,為金融機構開發轉型金融產品提供參照依據,與轉型金融真正結合起來。湖州目前已累計為3.1萬家企業建立碳賬戶,可覆蓋全市生產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80%、金融機構70%以上企業客戶。
豐富的金融工具。近年來主要是與可持續金融掛鉤的貸款、債券,未來產品內容和工具還可以進一步豐富,比如股權類產品、保險類產品等。目前,湖州是依托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主體,基于當前的轉型金融標準框架,推出了“轉型貸”、“小微碳效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
湖州依托工業碳效碼,建立金融支持工業碳效改革閉環工作體系,深入拓展碳效碼金融應用場景,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金融助力工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方法路徑,引導工業企業減排降碳,實現節能減排、降本增效和綠色發展有機統一。比如,中國銀行湖州市分行基于企業碳效等級落實清單式管理,開辟綠色通道,最快3個工作日即可完成放款,碳效為1、2級且綠色工廠三星級(含)以上的,可獲得最高1500萬的信用貸款支持。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湖州累計發放碳效貸款7370筆、金額359.93億元,支持減碳技改項目3296個。
政府提供的政策激勵機制。由于與純綠產業相比,很多轉型活動的可融資性更差,需要政府給予更大激勵。湖州針對轉型金融推出了“財政+金融”的組合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對被納入轉型企業清單、轉型目標達到時序進度的企業給予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貼息補助;對于開展轉型金融信息披露、實現公正轉型的企業,補助額度上浮10%。在貨幣政策方面,積極爭取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低成本資金,以優惠利率引導信貸資金投向低碳轉型領域。在監管政策方面,指導金融機構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對轉型企業單列授信政策,適當提高不良容忍度,破解授信準入問題。例如,湖州銀行為某企業“新型環保鋁材研發提升技改項目”授信6000萬元,貸款利率低于LPR五年期中長期貸款利率30個基點,項目預計將帶動年二氧化碳減排7967噸當量,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將降至0.184噸標準煤。
公正轉型。關于公正轉型,大部分國家認為需避免在轉型過程中出現大規模的失業,以及在轉型過程中導致的能源短缺、高通脹等問題。因此,從轉型金融角度來看,重要的是如何落實公正轉型的原則。
湖州對應的實踐方案是《融資主體公正轉型評估辦法》。目前出臺的評估辦法為保證轉型活動社會公正性,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設置員工穩定性、供應鏈韌性、ESG表現等多項評估指標,引導融資主體評估、披露并采取措施緩解轉型活動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湖州還首次提出要求轉型企業評估轉型活動對就業和供應鏈穩定性的影響,是對公正轉型原則的一次非常有益嘗試。
同時,湖州地方監管部門進一步開展轉型效果事后評估。比如,將金融服務轉型活動情況納入金融機構年度綠色金融改革工作考核。對照企業轉型方案,每年定期評估企業轉型效果和預設轉型目標完成情況,防止出現“假轉型”。例如,長興縣強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協同,參考轉型企業碳效碼等指標表現,為轉型企業定向提供政策支持,如提高工業用地抵押率、提供小微園區集中優惠政策等;在反向懲戒方面,將碳效指標納入綜合績效評價,強化結果運用,實施差別化電價供給,倒逼企業改造提升。
二、金融機構發揮主體作用,構建轉型金融服務體系
在湖州轉型金融框架的搭建中,地方管理部門作為牽頭部門,具有較強的驅動力。而金融機構則在轉型金融中發揮了主體作用,一是協助管理部門制定各種文件政策,二是落實好金融支持轉型活動的實踐,構建了轉型金融的服務體系,為湖州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持。
1.創新轉型金融產品和機制,構建轉型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機構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為轉型金融推出專項方案。比如,工商銀行湖州分行將銀行融資分為綠色、棕色、轉型三大“資產籃”,實行“分籃施策、分層管理”,對轉型企業融資優先受理、優先審批,確保業務“隨到隨審、隨報隨批”,并根據企業轉型方案在原有的基礎上給予利率下浮,同時在系統內率先實施企業公正轉型評估。工商銀行湖州分行與市金融辦共同制定《湖州市融資主體公正轉型評估辦法》,旨在引導轉型金融涉及的融資主體去評估轉型活動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為了驗證評估指標的可操作性,工商銀行湖州分行在制定過程中,選取了轄內110戶低碳和轉型客戶作為樣本開展測試運用。
建設銀行湖州分行率先實施轉型金融貸款業務管理規范,創新推出《轉型金融貸款業務管理規范》,將碳密集型行業企業列為重點信貸支持對象。長興農商銀行聚焦紡織業轉型需求,針對縣內重點行業推出“紡織轉型貸”,并創新開發“小微碳效貸”,根據企業碳效碼等級以及綠色認定程度給予最高60個基點的利率優惠。
加強轉型金融服務實踐,在信貸準入、授信審批、利率定價等方面給予專項支持。針對轉型金融支持的重點行業企業,湖州市金融機構推出“轉型貸”等系列專項支持貸款產品,以“白名單”形式向上爭取授信額度支持,并提供與企業低碳轉型績效目標實現情況掛鉤的浮動利率,可為名單內的10家企業提供總計20.7億元的融資支持,利率最高可較同期LPR下浮55個基點。在債券支持工具方面,湖州市交通集團成功發行2023年度全國首單交通企業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創2023年浙江省同評級中期票據發行利率新低。
為進一步推動轉型金融,湖州還開展“碳中和”銀行試點,從戰略和架構層面進一步推動銀行業務向轉型、綠色發展。湖州編制了《銀行業“28·58”碳達峰與碳中和遠景規劃》和《區域性“碳中和”銀行建設指南》,制定《“碳中和”銀行機構建設與管理規范》,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要求。目前湖州市已有8家銀行機構積極開展“碳中和”銀行建設試點,部分銀行機構聘請第三方提升碳核查能力。
2.搭建數字化支撐平臺,構建企業碳賬戶推進企業轉型披露
為進一步支撐轉型金融,湖州推動搭建數字化支撐平臺,為構建企業碳賬戶提供基礎設施支持。在兼顧效率、公平、覆蓋面以及科學性的基礎上,湖州聚焦于企業碳賬戶建設,開創了企業碳核算數字化、智能化的碳賬戶建設新模式。
政府搭臺,金融機構推動多維集成的碳核算數據庫的數據收集和建設。針對碳核算成本高、效率低、取數難等痛點堵點,湖州市依托金融數據引擎,加強部門協同,一鍵歸集電、熱、氣、煤、油等企業能耗數據以及總資產、畝均稅收等商業特征數據。同時,推動銀行客戶經理線下采集企業經營數據,開展在線報數,配套建立監測核查、考核通報與數據采集激勵機制。
湖州發布《銀行信貸碳排放計量方法指南》,應用分層分類的碳核算方法體系。針對重點控排企業,碳核算數據庫會接入第三方專業機構溫室氣體核查報告,實現全市191家重點控排企業生產活動的碳排放核算。同時,在《銀行信貸碳排放計量方法指南》基礎上,系統通過數據集成、算法內嵌,開發上線數智化碳核算系統,高效核算企業碳排放量、碳排放強度,一鍵生成企業碳賬戶。
湖州市進一步打造“一站式”碳金融服務平臺。隨著綠色金融改革不斷深入和數字化改革持續推進,湖州市按照“統一數據底座、集成應用服務、多跨高效協同的原則,構建了具有湖州特色的”數智綠金“體系,打造”1+4+N“的數智綠金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個人、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該平臺建設滿足政府端、金融機構端、企業端需求的轉型金融服務場景,開發轉型(項目)企業清單智能推送、金融政策精準直達功能,加強碳賬戶在”碳中和銀行評審定級、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等領域的應用,為實現轉型企業快速識別、轉型進度實時跟蹤、轉型企業披露信息安全共享、轉型風險動態監測以及金融機構服務轉型活動提供全流程支撐。
三、匹配當地產業,金融機構開展高碳行業的轉型金融實踐
在推進轉型金融改革中,湖州結合本地產業情況,推動金融機構進行了大量實踐。湖州是制造業高地城市,有不少傳統的水泥、建材、紡織企業,如何服務好這些企業,助力其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正成為湖州綠色金融改革的下一個重點。
紡織業是長興縣兩大傳統行業之一,是轉型金融落地實踐的很好的切入點。長興農商銀行參與編制并形成了《紡織行業轉型金融支持經濟活動目錄》,確立紡織行業轉型金融支持范圍。同時企業碳效平臺開展迭代升級,平臺升級后可高效、全量獲取企業能耗、碳排放等數據,優化碳效等級測算模型。依托行業標準和企業碳效平臺,長興農商銀行于2023年5月面向符合《紡織行業轉型金融支持經濟活動目錄》轉型路徑的企業創新推出“紡織轉型貸”貸款產品。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長興農商銀行已發放“紡織轉型貸”11戶,金額16385萬元,結合碳效等級測算,在紡織行業平均利率水平的基礎上給予10bp到50bp的優惠。
湖州銀行針對制造業當中的紡織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設計了碳效等級與貸款利率掛鉤的低碳先鋒貸,給予企業在貸款額度、利率和審批方面的優惠政策。去年,湖州銀行發放了區域內首筆低碳先鋒貸,助力長興縣一家化纖企業低碳轉型,企業通過能效提升,年節煤量可達1500噸。今年,結合湖州市重點企業轉型試點項目,湖州銀行將對兩家試點化纖企業制訂專門的轉型金融服務方案,服務企業低碳轉型。
政府發布首批轉型金融支持企業名單,為“白名單”企業爭取更多轉型金融服務。近期湖州市針對化纖行業發布了首批轉型金融支持企業名單,各家企業對照相關標準制定了轉型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2030年的低碳轉型目標和碳中和愿景,預計到2025年末,名單內企業的平均碳強度水平將較2020年末化纖行業平均碳強度水平下降39.8%,到2030年末,名單內企業碳強度水平將達到浙江省同行業先進水平。
桐昆集團浙江恒騰差別化纖維有限公司是湖州市首批轉型企業。建設銀行湖州分行根據《轉型金融貸款業務管理規范》為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1.5億元,貸款期限3年,貸款利率掛鉤企業碳強度表現:2023-2025年,如碳強度達到約定閾值,則貸款利率分別較上年度下調5-10bp;反之,則貸款利率較上年度上調5bp。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