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中集集團發布年度業績公告,2022年中集集團營業收入保持千億水平,達到1415.37億元,為歷史第二高成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及其他權益持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達到人民幣42.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59元;綜合資產負債率由2021年的63%下降至57%,經營狀況穩健。
2022年,在秉承全球營運的基本策略上,中集集團加強“內循環”戰略的引領,分別與中興通訊、京東集團、徐工機械等15家外部伙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圈持續擴大,積極拓展國內業務,其中冷鏈、清潔能源、綠水青山、鄉村振興等戰略新興業務在談項目百余個。期內,國內收入占比穩步提升至51.5%。
2022年服務性收入規模超300億元
(相關資料圖)
服務化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數據顯示,2022年中集集團服務性收入規模超人民幣300億元,占總收入比重上升至21%。
中集集團正在積極投入布局服務轉型,提升所處產業環節價值量,創造發展新動能。其中,中集集團物流服務板塊是集團轉型服務業的一大抓手,依托于“裝備+科技”的優勢,縱橫深入物流運輸產業價值鏈。年內,物流服務業務戰略投資和川集團,持續整合市場、拓展全球網絡布局,構建集運物流及專業物流全球核心海陸空航線產品,行業實力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制造板塊亦強化布局服務領域,向微笑曲線前后兩端更高價值環節衍生。一方面,在道路運輸車輛、循環載具等通用裝備領域拓展資產運營業務,滿足中長尾需求以推進物流行業高質發展;另一方面,在專用裝備產品后市場服務方面以專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服務增強客戶粘性,擴充收入來源。
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2%
2022年,中集集團在“保持產品領先,強化科技創新,推進智能制造”的產品戰略引領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較快。2022年實現研發投入約25.20億元,同比增長12.48%。
中集集團的研發投入致力于打破海外壟斷,以國產替代助力國家制造業發展。物流裝備方面,研發出航空冷箱,拿下飛行適航證,打破國際玩家的長期市場封鎖;能源裝備方面,攻克了FPSO上部模塊設計的難題,結束了FPSO建造環節長期被日韓新壟斷的局面;此外,中集集團亦成功自主研發了國內首臺液氦罐式集裝箱及氟化鈾儲運容器,填補了國內儲運產品的空白。
截止2022年底,中集集團已擁有9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另有6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同時,報告期內中集集團共有四項專利榮獲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分別為中集冷云、中集來福士、中集安瑞環科、南通中集能源,獲獎專利項目數量為歷年之最。
以數智驅動搶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在移動互聯等新一輪數字化經濟增長背景下,2022年中集集團也不斷加速數字建設和信息化轉型,以數智賦能搶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多個業務板塊取得突破性進展。
其中,集裝箱板塊進入“眾星驅動”戰略發力期,在恒星及衛星業務銷量鞏固全球第一的同時,制造環節通過“數字化車間”和“未來工廠”,持續引領集裝箱行業綠色升級,全部干箱及冷箱產線已完成油性漆向水性漆的升級。
道路車輛板塊保持全球半掛車銷量第一、國內專用車市場排名前列。“燈塔制造網絡”效能持續釋放。
能源化工液態食品板塊實現“能源裝備、化工裝備、液態食品裝備”三大主要賽道穩定增長,核心業務保持海內外龍頭優勢,國際上,攜手馬士基等綠色事業合作伙伴共拓綠色甲醇燃料市場,國內為船東提供“船舶油改氣裝備+服務”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完成水上天然氣產業的初步布局.
海洋工程板塊戰略轉型效果顯著,搶抓海洋油氣裝備及清潔能源雙景氣賽道機遇,新簽訂單量及在手訂單量分別同比大增77%及122%,打贏翻身仗;年內,中集來福士亦獲得巴西國油FPSO總包資質及最佳供應商稱號,獲主流客戶認可,躋身國際一流海工企業之列.
空港與物流、消防與救援進一步夯實空港設備領先優勢,正式交付亞洲首臺無人駕駛登機橋投用,推動中國機場智慧化革命.
循環載具緊抓新能源車產銷兩旺機遇,向動力電池行業龍頭供應定制動力電池包裝,于下半年新一期產能正式投產,奠定國內頭部市場地位。
2022年,中集青島冷箱憑借“智能在線檢測”、“精益生產管理”、“數字基礎設施集成”三大智能制造場景成功登榜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2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名單,是中集集團在工業制造領域收獲的又一國家級榮譽。中集集團表示,裝備制造能力是集團的根基所在,40年來,中集一直行進在讓世界認識和尊重“中集制造”、“中國制造”的征程上,持續鞏固在制造業各細分領域的龍頭核心優勢,引領行業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