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2年,芯原股份上市后首次實現盈利,可是好景不長,2023年1季度受到下游大客戶訂單波動,以及半導體行業周期下行等因素干擾,再次掉入虧損泥潭,盈利持續性被粗暴斬斷。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芯原股份的芯片量產業務毛利率低于知識產權授權使用業務,二者分別為24.18%、88.74%,懸殊極大,但是在營收貢獻力度上,低毛利率的量產業務體量又遠大于后者,壓制了整體盈利能力。
不過,由于芯片研發環節周期很長,能否進入量產環節面臨較大不確定。所以,特許權使用費占比越高,意味著下游芯片設計客戶較為成熟,具備大規模量產能力。
這意味著,芯原股份半導體IP授權業務主要由“一次性收入”拉動,存在業務集中度過高帶來的依賴問題,這可能一方面與下游芯片設計客戶的量產能力欠缺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芯原在市場開拓方面還有不小短板。
在短期內,下游大客戶訂單波動、半導體行業周期下行等因素將使芯原業績持續承壓,從中長期趨勢來看,盡管表面上火爆的AI芯片以及Chiplet需求能夠緩解預期壓力,但是撕開芯粒的外衣,芯原的IP之路可能將舉步維艱。
實際上也有例可循,不要說毛利率畸低成為致命缺陷的芯原股份,就連毛利率高達60%的寒武紀也曾不幸翻車。芯原股份也面臨著議價權弱導致的產品定價低、毛利率難看,以及客戶拓展困難等障礙。
更為棘手的是,授權次數走低背后的客戶資源問題。實際上,芯原股份內部人士也透露了相關擔憂:雖然芯原股份是本土優質IP廠商,但是發展也是異常困難,即使能夠做出一款和imagination功能一模一樣的產品,客戶也難以接受。
(責任編輯:李顯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