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傳統的煤電,還是后來的核電,再到現在綠色的風電和水電等發電方式,其發電能力都不是恒定的,再加上用電端的需求同樣會波動,意味著電網供需難以完全平衡,對電網安全運行是一大威脅。此時,能使電網運行更加穩定的虛擬電廠,也就成為了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
消息面上,深圳成立了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已接入分布式儲能、數據中心、充電站、地鐵等類型負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達87萬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電廠的裝機容量。
虛擬電廠的“看家法寶”:削峰填谷
(資料圖)
根據公開資料,虛擬電廠是通過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系統,把各類分散、可調節的電源和負荷匯聚起來,形成一個虛擬的“電廠”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的技術,與通過能量的轉化來發電的傳統電廠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說得更明確一點,虛擬電廠本身不會參與發電,它的主要作用是將零散負荷整合后加入電網調度,實現削峰填谷的同時,也能讓電網運行更加穩定。
事實上,如果按照常規的用電模式,對用電端不及時削峰填谷,一旦發電端出現異常,最糟的結果就是電網崩潰,后果不堪設想,2022年夏天四川大面積拉閘限電,以及2021年9月東北拉閘限電,原因都是在發電端出現問題時用電端的負荷沒能及時調整,導致電網不堪重負。時間推得再早一點,1972年7月,湖北全省電網崩潰了15小時,武鋼也因此生產停擺,幾乎釀成重大事故,原因同樣是發電端出現了問題。
不過,虛擬電廠的削峰填谷也有局限性。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在接受每日 經濟新聞采訪時指出,虛擬電廠的調整作用,是要在大電網的支撐下,基于正常的發電和用電情況下發揮的,對于長時間且大量的缺口無能為力,只能調整短時間的少量供需不匹配。
板塊月內漲超10%,帶飛估值
雖然虛擬電廠并不是電力供需失衡時的“萬能神藥”,但瑕不掩瑜,它在調蓄電能上所起到的作用正受到市場關注,這也能夠解釋為何市場對相關上市公司熱捧了。截至10月20日收盤,虛擬電廠板塊月內漲幅接近9%,好于滬深A股同期的6.01%。具體到個股表現上,板塊內19只個股月初以來僅鵬輝能源一家下跌。
如此大漲,結果自然是市盈率飆升。按整體法計算,虛擬電廠板塊PE已經接近150倍,遠高于滬深A股的16.52倍,成分股當中PE最高的固德威甚至接近230倍。此外,該板塊的PB也是滬深300的兩倍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板塊的盈利能力似乎沒跟上股價漲幅,因為其ROE均值只是略高于2%,但全市場的均值則是超過9%。
機構觀點:行業有望快速發展
虛擬電廠“熱到發燙”除了消息面助推以外,機構關注同樣不可忽視。根據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與該板塊有關的研報至少40篇,其中至少10篇涉及到了具體的上市公司。
以發表了該行業研報的英大證券為例,該券商在研報中指出,通過虛擬電廠實現對分布式資源的整體調度和優化運行,有利于提高電力系統安全性,也有利于分布式光伏、儲能等的進一步發展。目前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如電力兩個細則、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電力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等,各地加快推進虛擬電廠試點示范,推進虛擬電廠業務模式逐步具有商業可操作性,隨著電力系統電源側和負荷側雙向波動矛盾的日益突出,預計虛擬電廠將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英大證券同時指出,虛擬電廠的基礎是分布式光伏、智能微網、電動汽車充電平臺、綜合能源服務、需求側響應等創新業務模式,其核心在于:一是與負荷端充分對接,具有客戶資源優勢,如電動汽車、分布式光伏等,二是深植電力領域,具有調度、控制、監測、優化、信息化等軟硬件優勢,三是能夠與調度、電力交易、結算等能源相關平臺的廣泛對接基礎。
關鍵詞: 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