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2022年9月9日,合肥市育新小學舉行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培根鑄魂育新人”為主題的教師節慶祝活動。今年是我國第38個教師節,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0個教師節。
【資料圖】
星辰遠闊 繪夢為光
優秀教研組特色匯報暨風采展示
該校以團隊建設為突破口,成員們踔厲奮發,篤行不殆。精于教、勤于學、善于思,教育教學蒸蒸日上;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數學組老師們七巧板表演的形式展示。
科學組老師在展示。
英語組在展示。
老師們的藝術表現。
點點星光照亮育新教育前行路。
美術老師們詼諧幽默的藝術普及中西名畫。
音樂老師們的口風琴表演。
體育老師展示超強的劍法。
力與美的展示。
語文組展示“習課堂”助力“雙減”后學生課堂的變化。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種下抱團發展的種子,經過戮力同心的奮斗,取得碩果累累的豐收。數學、科學、英語、美術、音樂、體育、語文教研組依次上臺進行特色匯報及風采展示。
展示過后,校領導為站得穩課堂、上得了舞臺的育新教師們頒發優秀教研組獎狀。
語文組的卓越仁愛獎。這一年是語文組老師們朝著“減負不減質”這個方向努力拼搏的一年。這一年,是語文組老師們在“雙減”教研的路上播撒汗水,滋潤“幼苗”,茁壯成長的一年!他們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與關心,讓學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恭喜語文組獲得
數學組的智美樂思獎。他們不分年齡,無論性別,都在為教育事業耕耘。他們課堂教學充滿激情,教育論文屢創佳績,實踐活動有聲有色。他們既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也有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邁。他們將智慧與執著融入課堂,把快樂數學傳遞給學生。恭喜數學組獲得
英語組的卓然融美獎。中西方文化在他們的精神世界里交融!他們在教學上各顯身手,成績斐然;在教研上不輟學習,不甘落后,互助啟迪,氛圍濃厚。他們能靜下心來備每一節課,批每一本作業,與每個孩子對話!恭喜英語組獲得
科學組的智美啟新獎。他們帶孩子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科學。弄清洋流深義,觀測日月星辰。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帶孩子們認識世界。他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格物致知,讓科學探究精神屬于每一個孩子!恭喜科學組獲得
音樂組的卓美樂音獎。他們有悠揚婉轉的好聲音,有技藝超凡的鋼琴手,有輕盈曼妙的柔美舞者......能唱能跳的他們走在一起,用旋律與愛,喚醒孩子們對音樂的感知力!他們就像百靈鳥的歌聲,唱響了孩子們的課堂!恭喜音樂組獲得
體育組的卓越活力獎。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互相支持、精誠合作。過去,他們勤奮、刻苦;現在,他們優秀,團結;將來,他們奮進、卓越!他們用鋼鐵俠般的堅毅和真摯的心靈帶學生一起訴述藍天與操場間的故事!恭喜體育組獲得
美術組的卓美繪心獎。她們腳踏實地地走在探索美術教育的大道上,他們帶領孩子用躍動的線條和色彩在走廊上、校園里、樓梯間描繪出斑斕的世界。他們播撒美的文化,傳承藝術經典,攜美同行。恭喜美術組獲得
薪火相傳 厚積薄發
“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儀式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創辦于1905年3月的合肥市育新小學,正是在一代又一代育新人開拓創新、務實求真精神的傳承下,打造教育高地,奉獻廬陽教育。
該校的“青藍工程”項目為老師們搭建真誠合作、互相促進的平臺,它是徒弟教師的希望工程,是師傅教師的充電工程,是學校發展的合力工程。
副校長鄧翠銀宣讀青藍工程方案及師徒結對名單。
校長姚慶,副校長鄧翠銀、何曉東為師徒頒發聘書。
徒弟向師父獻花。
指導教師代表發言。
青年教師代表發言。
培鑄師魂 傳承育人
全體教師師德宣誓
愛黨愛國、立德樹人、自信自強是教師的精神風貌,團結奮進、鑄魂育人、終身學習是教師的實際行動。
程艷麗老師作為領宣人與教師代表上臺,與臺下全體育新人莊嚴宣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履行教師神圣職責。修身立德,為人師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學;嚴謹治學,勇于創新;終身學習,不斷進步。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為全體學生美好未來,我愿奉獻全部智慧和力量。”
最后,校長姚慶致節日祝詞。
她說,金秋九月,杏壇飄香,教師節、中秋節喜相逢,今天,我們在這里共同慶祝第38個教師節這個最美節日,表彰教研組這個最美團隊,組建青藍幫扶共同體,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互助共進的濃厚氛圍,推動育新教育高質量發展。在此,謹代表學校黨支部、學校工會向辛勤耕耘、躬身育人的全體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同時向受到表彰的各學科教研組表示熱烈的祝賀。
她說,興國必先重教,重教必先強師。在過去的幾年時間,我們持續支持教師發展,全力保障教師所需,不斷增強教師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榮譽感;我們努力鍛造具有嚴謹篤學、恪盡職守,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質的教師隊伍,幫助孩子們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甘做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引路人;我們著力打造同學共研、互助共進、共享共榮的學科教研團隊和青藍互助共同體,以錘煉教學技能、扎實教學素養、智慧教書育人為追求,爭做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通訊員 陳林 本網記者 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