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深圳白領黃先生收拾好運動包,準備赴一場“籃球之約”——每周五,都是黃先生和球友相聚打球的日子。一線城市的快節奏生活,讓年輕人習慣下班后用運動解壓。根據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深圳人均體育消費3492元,屬全國領先的人均體育消費水平。近日,艾瑞咨詢發布《2022年中國年輕人群運動發展白皮書》,中國年輕人群體人均運動年消費超7000元。為什么這屆年輕人更愿意在運動這個選項上花錢?
90后成運動消費主力軍
在黃先生的運動消費清單中,運動裝備和健身年卡占據大頭:“我一個月跟朋友打三四次籃球,場地費等平攤下來大概每次50元左右;健身年卡3000多元;籃球鞋、健身服一年大概1500元。這樣算下來運動年消費在7000元左右。”
這一數據與艾瑞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年輕人群運動發展白皮書》披露的數據不謀而合。根據《白皮書》,當代年輕人在運動方面的消費支出較高,平均年消費達到7237.6元,其中18.1%的人年消費達1萬元以上?;?、健身、足球的消費相對更高。從近5年的變化趨勢來看,66.1%的人認為自己在運動上的消費有所增加,他們認為消費增加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運動器材、鞋服、培訓等方面。
而來自Keep的數據,90后成為運動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在花費排名順序中,他們占據了頭把交椅;身處學生時代的00后次之;已成為家庭頂梁柱80后們,消費更加慎重。
小眾運動成消費新賽道
在運動這個領域,年輕人玩出了花樣。飛盤、滑板、槳板、尾波沖浪這些過去小眾的運動方式,如今已占據運動場的半壁江山。
來自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在運動項目上,傳統體育項目如跑步、球類、游泳始終保持廣泛的受眾群體。而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對體育消費升級,以及體育項目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投入到更加細分的新興體育運動中,比如攀巖,冰雪運動、露營、徒步、登山、飛盤等等。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飛盤運動參與者達到50萬人。而誰也想不到的是,這項運動如今在國內已“轉”出超8500萬元的市場規模,并仍在以可觀的增速蓬勃發展。
隨著運動專業性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運動個性和態度的體現,他們對運動設施和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來自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超40%的年輕人對專業級別的運動場館有需求。
而在寸土寸金的深圳,運動資源不足的矛盾更為突出。為了解決運動場地問題,深圳市相關部門近年見縫插針建設各類體育場館:在福田,建在凈水廠屋頂的體育公園現已正式投入運營;在南山深圳灣體育公園,樓下辦公、樓上運動的空中體育場也頗受年輕人歡迎。與此同時,通過引入專業機構統籌運營學校體育場館的機制,開放校園場地資源。(記者 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