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銀行半年報密集披露,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半年考”成績單也陸續出爐。從報告上來看,今年上半年,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非保本理財余額有所增長,新產品發行數量卻有所減少。此外,多家公司均表示下半年將繼續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并適時發行權益類產品。
新發產品總數呈下降趨勢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招銀理財、杭銀理財存續的理財產品余額分別為1.8萬億元、1.6萬億元、8460.9億元、2.88萬億元和3549.07億元,平安集團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9472.76億元,均較2021年末有所增長。已披露經營狀況的上市銀行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杭銀理財實現凈利潤7.41億元,招銀理財實現凈利潤20.66億元,平安理財實現凈利潤3.92億元。
從產品發行情況來看,據統計,銀行理財新發產品數量自2021年以來逐漸下降,由2021年一季度的1.3萬余款下降至2022年二季度的8000余款,下降近四成。今年上半年,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信銀理財、中郵理財新發產品數量分別為251只、73只、330只和105只。普益標準研究員認為,銀行理財新發數量減少主要由于銀行吸攬資金的壓力相對較小,線下理財業務受疫情影響難以鋪開,資管新規引導資金進行長線投資導致發行產品數量下降等。
加大權益類投資力度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占比達92.11%,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產品占比較小,兩者之和僅0.81%。但從目前已披露的銀行理財半年報來看,相較2021年末,不少公司的權益類資產投資力度已在加大。如農銀理財權益類資產投資余額占比由5.54%增長至6.36%,中郵理財由0.91%增長至3.10%。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子公司密集調研A股上市公司,集中在工業機械、半導體產品、電氣部件與設備等行業。融360分析師劉銀平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權益類資產投資方面經驗不足,要想提升綜合投研能力、豐富產品體系、提高產品投資業績及管理費,加強權益投研能力很有必要。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長期視角看,銀行理財子公司增加權益類產品發售是趨勢,但面臨著投研能力建設的挑戰。(記者楊依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