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戲時,被彈出的網購消費卡返利吸引,被騙1.7萬元;在買家指定的游戲平臺出售賬號,支付了2萬7千多元解凍賬號,隨后發現對方消失,平臺也被封了。銅陵警方提醒,不要輕信“低價充值”和“高價收購”,建議游戲賬號交易在官網上進行。
(相關資料圖)
近日,銅陵市初中生方某玩某款手機游戲時,看到游戲中彈出一網購消費卡返利的頁面。按照提示,方某填寫了手機號,隨后一名“客服”添加了方某微信。“客服”稱,只要在指定平臺上購買消費卡,即可獲取返利。在“客服”的指導下,方某通過一款名為“蜂助手”的APP先后在某東、某多平臺購買了1.7萬元的消費卡,并將消費卡卡號、密碼都發送給了對方。后方某發現,對方一直沒有返利,而消費卡也已被使用,意識到自己被騙。
銅陵警方提醒,無論什么場合收到陌生人的消息,不要輕信,更不能直接向交易對象的賬戶直接匯款。
那把游戲賬號賣了總行吧?銅陵警方提醒,買賣賬號也可能被騙。近日,銅陵高中生周某準備將其手游賬號出售。有人以購買該賬號為由,添加了周某為支付寶好友。談好3000元的價格后,周某在對方要求的游戲交易平臺上將游戲賬號出售。
就在周某準備在該平臺提現時,發現資金被凍結。“客服”稱周某銀行卡信息填寫錯誤,需要繳納解凍金才能提現。于是,周某按照對方要求,先后轉賬27000.2元。轉賬后,周某一直未得到對方回復,發現該游戲交易平臺被封后,周某才意識到被騙。
銅陵警方經過努力,目前已為周某挽回損失近2萬元,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銅陵警方介紹,游戲賬號買賣詐騙手法一般分三步,雙方達成買賣賬號共識后,騙子引導賣家進入某游戲網站或某app出售賬號,“完成交易”,顯示錢已到賬但賬戶凍結無法提現。最后,“客服人員”主動聯系,稱想要解凍賬戶,需要充值等額“保證金”,充值后再不斷以其它名義要求賣家向其轉賬。
警方提醒市民不要輕信“低價充值”和“高價收購”,建議游戲賬號交易在官網上進行,不要輕易進入不熟悉的網站,切勿直接向陌生人轉賬,以確保有合法的維權途徑。
同時,以交各種費用為由的返利、裝備交易,一般都是詐騙,特別是“提現要交手續費”“賬號凍結”等,這些都是騙子慣用的伎倆,目的在于誘騙受害者不停地向虛假平臺賬戶充值或轉賬。
此外,作為未成年玩家的家長,應該在明確告誡孩子不要沉迷游戲的同時,向他們講述騙子行騙的案例,警醒孩子不要輕信騙子的花言巧語,不聽、不信、不轉賬。建議在手機上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張敏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