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蕪湖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一則通告,稱經上報市政府研究同意,蕪湖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將于2022年9月27日零點退出營運市場,停止運營。
【資料圖】
通告中表示:蕪湖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于2012年9月建成投入運營,經過近10年的運行,車輛及站點設施老化、騎行舒適感下降、騎行安全隱患增大。鑒于公共自行車實際每日使用頻率已經大幅下降,同時該市共享單車也已經能夠基本滿足市民短途的出行需求。
投資1.2億元 ,公共自行車也曾是“網紅”
2012年 蕪湖公共自行車運營啟動儀式(資料圖片)。
2012年7月,蕪湖市投資1.2億元,啟動建設了“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9月試運行。隨后蕪湖市就公共自行車的主城區網點進行了全覆蓋。蕪湖市共建成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553個,停車柱15549個,投入自行車1.2萬輛。
公共自行車剛投入運營時,由于其快捷、便利,費用低的特點,再加上其綠色的外觀,很快就成為了蕪湖市的“網紅”,市民們都親切地稱其為“小綠”。 “"小綠"的輪轂較大,相對于現在的共享單車,騎著更輕松、舒適,長時間騎行也不會覺得累。而且辦騎行卡只需要交付押金并預存50元,一個小時內免費,相當于不要錢。”市民秦女士告訴記者。
“小綠”火爆時 還車曾經“一位難求”(資料圖)。
記者了解到,“小綠”使用最高峰時,公交公司辦理了近9萬張騎行卡。但隨著用戶的增長,“小綠”的一些不足之處就彰顯了出來。“最不方便的就是還車,因為‘小綠’的借與還,都離不開公共自行車租賃點。首先要到租賃點的停車柱上刷卡借車,還車時,還必須要就近找到租賃點才能完成還車。有時候我騎到租賃點還車時,20個停車柱上已經全滿了,這個時候就只好騎到下一個租賃點還車。”家住蕪湖市鏡湖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
隨著近幾年共享單車進入蕪湖市場,因為更加便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共享單車。再加上電動自行車的持有量逐年上升,“小綠”的用戶逐年減少,且集中在對智能手機使用不太熟練的中老年人群體。
公共自行車已無法使用,將作為報廢物品統一處理
9月21日上午,記者前往蕪湖市多個城市公共自行車的租賃點進行探訪。記者發現,大部分租賃點的停車柱上“空無一車”,也有少量租賃點上仍然停著幾輛“小綠”,但車身上厚厚的灰塵,仿佛在告訴大家,已經很久沒人“光臨”了。有的租賃點上,停滿了電動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原本“小綠”的停車柱位置,被共享單車占據。
如今空空如也的停車柱。
記者在蕪湖市八佰伴對面的一處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準備嘗試操作使用“小綠”,但是停車柱旁邊的操作臺已經斷電,屏幕上也是厚厚的一層灰,操作臺背面“踐行低碳生活 共享綠色家園”的標語,彷佛還見證著“小綠”昔日的榮光。“這個早就用不了了!”一位坐在旁邊休憩的老人告訴記者。
停運后的“小綠”將如何處理?蕪湖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葉勇表示,幾個月前,公交集團就在逐步回收“小綠”,等正式停運后,1.2萬輛“小綠”,將作為報廢物品進行統一處理。“本來我們有打算將車輛進行捐贈,但經過10年的使用,所有車輛的軸承都要更換,這個成本遠遠高于使用價值了。而停車柱,我們也將逐步進行拆除。”葉勇說。
在蕪湖一些小區門口,記者發現,在離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幾米遠的地方,一個個刷著綠漆的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像雨后春筍一般,已經悄悄地冒出了頭,預計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