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宣城市文旅局持續推進文化名市建設,一手厚植文化底蘊,一手壯大文化事業,切實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努力實現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文化繁榮興盛與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建設齊頭并進。
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均等化、便利化不斷推進。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完成,縣級以上公共文化場館24家,鄉鎮文化站95家,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58家,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廣闊的陣地。全面建成以縣(市、區)文化館、圖書館為總館,以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等文化活動場所為分館,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支館的總分館體系。每年開展“送戲進萬村”“結對子、種文化”等群眾文化活動8000余場,農村公益電影下鄉近萬場次,服務群眾百余萬人次。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項目成功入選2018—2020長三角地區公共文化創新案例。
讓文化志愿服務惠及更多群眾。抓實文化惠民志愿服務,為不同人群提供個性化志愿服務;抓活文藝演出志愿服務,堅持線上線下聯動開展各類文藝演出;抓細公共文化陣地志愿服務,開展助老助殘、文明創建、鄉村振興、普法防詐等各類宣傳;抓常旅游景區志愿服務,努力為廣大游客營造一個安全有序、文明有禮的旅游環境。每年文化旅游志愿者參與活動近萬人次,服務基層群眾35萬多人次。我市全域旅游免費救援項目在全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獲得銅獎,并作為全省唯一的文化旅游類志愿服務項目被文旅部推送參加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
擦亮文化品牌金字招牌,文藝創作精品迭出。我市舉辦了5屆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等大型活動,全面打響“中國文房 詩意宣城”文化品牌。2019年在全省率先推動公共文化進景區演藝工作,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盛宴,向外地游客展示宣城文化,提升景區內涵,豐富旅游體驗,拉長旅游鏈條。深入推進以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文旅融合、長三角一體化等題材為主題的文藝精品創作,全市文旅系統新創優秀文藝作品超過1000件。
非遺傳承保護成果顯著,文博事業穩步發展。我市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實現了分層分級保護,現有聯合國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1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9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1個。開展“非遺進校園”工作,為培養非遺人才搭建了橋梁和紐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非遺項目保護資金近2000萬元。在全省率先出臺《宣城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宣城古建筑、古遺址保護與利用規劃》。十年來,全市共申報文物保護項目241個,爭取到位資金3.5億元。全市依托文物保護單位建立的景區共11家,有力地促進了居民收入提高,更好地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全媒體記者 徐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