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10月17日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德國廣播電視聯合會報道,德國衛生部長勞特巴赫16日表示,由于能源危機和通脹加劇,德國大量醫院或面臨關閉。
勞特巴赫說,“醫院處于非常特殊的情況,如果我們不果斷做出反應,(醫院)就會關閉。”報道稱,18日,勞特巴赫將與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討論針對德國醫院的援助辦法和金額,但不會設立特別基金。
德國日前陷入通脹危機。德意志新聞社消息稱,上個星期在德國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15個城市約7000名抗議者走上街頭,要求政府為民眾提供生活支持。什未林和新勃蘭登堡的2400名抗議者敦促暫停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海外網 李萌)
相關閱讀:能源危機推高成本 歐洲汽車行業陷入困境
據俄羅斯媒體15日報道,汽車行業研究機構——標準普爾全球移動日前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歐洲能源危機使歐洲汽車行業面臨巨大的能源成本壓力,加之冬季來臨前的能源使用限制或將導致汽車工廠停產。
從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歐洲汽車企業每季度預計將減產30%—40%。
報告稱,從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歐洲汽車企業每季度的預計產量原本在400萬輛到450萬輛之間。然而,由于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和冬季來臨前政府對能源使用的限制,該機構預計,歐洲汽車企業每季度的產量將減少到最低275萬輛。
該機構研究人員稱,整個汽車行業供應鏈中,尤其是金屬結構的壓制和焊接等,需要使用大量能源。研究人員預計,從今年11月份到明年春季,由于歐洲汽車生產商和供應商都將受到嚴格的能源使用限制,歐洲汽車行業供應鏈將出現嚴重中斷。
歐洲汽車行業遭到能源危機的嚴重侵蝕而陷入困境。歐洲企業為了降低能源成本,紛紛將生產線外遷,而外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就是美國。大眾集團今年6月在其位于田納西州的工廠啟動了一個電池實驗室,該公司到2027年將在北美總共投資71億美元。梅賽德斯-奔馳3月在亞拉巴馬州開設了新的電池工廠。寶馬宣布10月在南卡羅來納州進行新一輪電動汽車投資。
有媒體評論稱,高昂能源成本迫使不少歐洲國家的能源密集型企業減產或停產,令歐洲面臨“去工業化”挑戰。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歐洲工業結構可能永久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