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正好,風景如畫。10月24日上午,由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指導,市農業農村局、雨山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立法助力江豚保護”2022年馬鞍山市長江江豚保護宣傳日啟動儀式在濱江文化公園江豚灣精彩開啟。
活動現場,百余名青年志愿者、市漁政執法者和市民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2022年馬鞍山市長江江豚保護宣傳日精彩瞬間,共同宣揚保護江豚、關愛江豚的向善風尚。
(資料圖)
啟動,掀起保護長江江豚熱潮
十月的長江江畔,秋色渺無邊。當日上午,濱江文化公園江豚灣,勝友如云,高朋滿座。9時整,以長江大保護為題材的兒童劇《小江豚歸來》片段故事在巨大的LED屏上慢慢鋪開,音效、舞美、活生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劇情,正式拉開活動的序幕,將人們的思緒帶入純美童話中。
《小江豚歸來》的編劇兼導演楊薇璐談起該劇目創作時表示,“該劇是一次人和動物的對話,希望通過這樣一段震撼心靈的‘旅程’故事,啟發和教育大家一起保護長江母親河、愛護長江江豚。”
從地地道道的長江漁民,到如今上岸成為三姑娘勞務服務有限公司“老板”,雨山區退捕漁民陳蘭香每每來到濱江都會發出美好感嘆。今天,作為市民代表的她,在活動儀式上發起倡議:“如今,江水清了、岸邊綠了、江豚來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愛護環境、保護動物,永久地保存下這美如畫的江景。”
啟動儀式結束后,大家來到小黃洲輪渡碼頭,參與增殖放流活動。現場,滿載魚苗的運輸車準備就位,只見魚苗運輸車的閘口一開,61萬尾鰱鳙鳊魚苗“躍”進長江;人們拎著一只只水桶、抬著一袋袋魚苗,將它們緩緩放入長江,回到“母親河”的懷抱。
“增殖放流可以為中華鱘、江豚等長江水野生保護動物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改善生物種群結構,還能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鵬表示,每年6月6日,我市組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年均放流青草鰱鳙等各類水產苗種約600萬尾。
立法,助力長江江豚保護“有法可依”
構建跨行政區域江豚保護體系,立法助力江豚保護。當日,是我市首個長江江豚保護宣傳日,也是《關于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正式施行首日。
有“微笑天使”之稱的長江江豚,是長江中僅有的水生哺乳動物,由于棲息地的喪失及生存環境的惡劣一度處于瀕危狀態。為保護長江江豚,今年9月29日,安徽省和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了馬鞍山、南京、鎮江三市協同制定的《關于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10月24日起正式施行。《決定》明確,建立南京都市圈區域協同保護機制,健全完善上下游、左右岸、跨地區、跨部門協同保護制度,在資源調查、種群交流、收容救護、執法監督、社會參與等方面開展協作活動,共同推動長江江豚全生命周期聯動保護。
長江江豚的保護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曹化根表示,市人大常委會將充分行使人大的監督職權,綜合運用執法檢查、專項視察等監督手段,保障和促進法規實施,及時總結分析實施成效和存在問題,提出進一步推動決定實施的建議,促進我市長江江豚保護從“有法可依”到“良法善治”。
江流連天碧,白浪江豚嬉。近年來,我市還“暢”起生存通道,實行非法捕撈、非法采砂全鏈條打擊,累計查處涉漁案件近千起;“護”起棲息環境,加強涉漁工程監管,對非法碼頭重拳出擊,整治取締非法碼頭158個;“豐”起食物鏈條,加強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每年放流水生生物物種數量約600萬尾。隨著長江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強,江豚“出鏡率”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市將全力推動《決定》落實,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江豚、宣傳江豚、關愛江豚的良好局面。
參與,匯聚守護長江江豚合力
雨山區采石街道工作人員殷悅是首批長江江豚保護青年志愿隊隊員。“采石街道就坐落在長江邊。這些年,我們見證了長江沿岸生態環境的巨變,也在轄區居民的生活變遷中持續收獲了成就感。”獲悉團市委招募長江江豚保護青年志愿者,殷悅和同事們第一時間報了名。“前段時間,我們還有幸在十二亭橋附近目睹江豚的身影。”殷悅表示,作為一名志愿者,自己將認真學習《決定》,結合日常工作開展好普法宣傳,倡導大家共同參與到保護長江江豚的行列中來。
“雖然招募時間很短,但首批青年志愿者已有三十余名。”團市委青少年發展和權益維護部負責人紀念念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團組織作用,有效引導青少年群體參與長江大保護,共同守護長江“微笑天使”。
趁著秋高氣爽,市民黃芳帶著父母專程來到江邊轉轉,偶遇2022年馬鞍山市長江江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好生態帶來好日子,長江生態環境治理的‘馬鞍山實踐’,為市民打造了休閑放松的好去處,也讓大家對于生態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黃芳表示,作為市民,自己不僅會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參與江豚保護,還要帶動身邊的人一起行動,共同守護長江“微笑天使”!
記者 高瑩 余萍
來源:馬鞍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