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國家政策越來越好,不僅讓我們富起來了,更讓我們的孩子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家住肥西縣樂平社區的55歲村民孫增林高興地說,他的兩個小孫子都在合肥創和幼教集團樂平路幼兒園上學,不僅費用低,園區環境、教學質量也非常好。“這學期,幼兒園還實施了‘安心托幼’行動,來不及接孫子時也不用太擔心了。”
在肥西縣,與孫增林一樣樂開花的人不在少數。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近年來,肥西縣始終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促進全縣教育整體發展的重點,堅持高起點建設、高水平配置、高品質辦園,努力把學前教育辦成人民滿意的事業,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隨著十大“暖民心”行動有序推進,肥西縣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延伸教育內涵,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水平,逐步實現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優育的邁進,并逐步走出擴容提質的“肥西樣本”。
快樂的入園時光
【資料圖】
下好“先手棋” 科學統籌擴容量
如何提升學前教育的公共服務水平,關鍵在于如何凸顯公辦幼兒園的主體作用。基于此,該縣大力建設公辦幼兒園,增加學位;通過多元辦學形式,加快孵化更多優質幼兒園;規范辦園,督促公建民營園轉型,實現學前教育的全面擴容。
瞄準公辦園建設 補齊學位短板
在“二孩、三孩”政策背景下,肥西縣全面聚焦“入園難”“入托難”“接娃難”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將公辦幼兒園建設項目列入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供給,多渠道延伸托育服務,讓“安心托幼”惠及民生、深入民心。2022年秋季,全縣共有11所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正式開園投入使用,新增公辦學位逾3480個,為推動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新動力,極大的緩解了“入公辦園難”的問題,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家門口“有園上、上好園”的愿景。
位于明珠大道與永和路交叉口的柏堰科技園嶺湖灣幼兒園,就是今年肥西縣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所公辦幼兒園。彩色卡通字體門牌、充滿童趣的室外游樂場、綠意盎然的開心農場、整齊有序的活動室和盥洗室,一切都是按照標注建設的。此外,每班均還配有鋼琴、一體機、新型凈溫水系統、空氣凈化系統等。園長黃丹丹說,它的投入使用,可容納15個班級450名幼兒。
柏堰科技園嶺湖灣幼兒園只是一個縮影。除了基礎項目建設的推進,肥西縣還加大投入,堅持政府統籌,從人、財、物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公辦幼兒園辦園條件,促進公辦幼兒園師資管理體制創新。目前,全縣69所公辦幼兒園均呈現良好勢態,低價優質的幼兒園成為現實。
培育優質公辦園 加速孵化發展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國家人口政策的調整,在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步伐的背景下,整合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孵化共辦園,不失為一種可行性較強的方式。肥西縣看準這一契機,通過“名校+名企”“政府+國企”的方式,采取全權委托辦學模式,按照“合作共建,優勢互補,委托管理,共贏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優質資源輻射帶動作用,建立教研輔導網絡,對周邊辦學能力薄弱園所的示范指導,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形成良性的學前教育生態。
此外,肥西縣還通過完善支持街鎮和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和集體根據實際需求開辦公辦幼兒園,提高其面向社會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服務功能。2022年8月,肥西縣學前教育集團揭牌儀式舉行。作為肥西縣首家“政府+國企”辦園,肥西學前教育集團的成立將大力提升幼兒園公辦率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有效解決“入園難”等問題,推進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轉型公建民營園 完善辦園體制
為徹底解決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不足的狀況,肥西縣建立健全政府統籌、縣教育體育局牽頭、各部門和街鎮共同參與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理順學前教育辦園體制,對全縣公建民營幼兒園進行回收轉型,規范辦園。
據了解,肥西縣針對公建民營、合同到期幼兒園實行先行接管,再委托第三方進行資產與財務評估。轉型后的幼兒園全部交由公辦幼兒園接管,幼兒保育教育費、伙食費按公辦幼兒園相關核價文件執行。
肥西縣李灣幼兒園是2013年投資建設的標準化公建民營幼兒園。2022年秋季正式回收成公辦幼兒園,并更名為上派鎮中心幼兒園瑜城路分園,幼兒們的保育教育費已經從每月700元降到了490元,讓周邊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完成回收轉型后,不僅有利于科學統籌公共教育資源,也有利于更加充分地發揮公辦幼兒園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縣教育體育局學前科相關負責人表示。
開展“安心托幼” 提升品質暖人心
“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得到緩解節后,該縣又適時開展“安心托幼”行動,通過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幼有優育”的美好期盼。
“安心托幼”最牽動家長的就是幼兒園延時服務的全面實施。為把好事辦實,該縣率先探索,圍繞幼兒多元成長需求,結合縣域實際,以服務為核心,以需求為導向,以育人為目標,按照“全滿足、全參與、全開放”要求,從環節設置、人員配置、活動安排等三方面著手,探索開展“五彩時光+”延時服務模式,逐步打造幼兒園延時服務的“肥西樣板”。在完成幼兒園延時服務全覆蓋的同時,也讓延時服務成為了完善幼兒園教育、創新優質服務的新契機。
育人為本 優質供給
下午17:30,天色逐漸轉暗,過去這個時間點,肥西師范幼教中心高速時代幼兒園的幼兒們早已離園,但現在,他們正在教師的陪伴下,與小伙伴們一起體驗著幼兒園的延時服務。創意美術、音樂律動、手指游戲......從感知到創造,游戲活動中的幼兒是主動的、自主的,更是快樂的。
“我是教師,在縣城一所中學上班,工作比較忙,以前多是拜托家里的老人或者親戚幫忙接娃,現在幼兒園有了一個小時的延時服務,對于我們這些下班遲的家長來說,真的太方便了。”幼兒家長王小夢感激地說。
不光是肥西師范幼教中心高速時代幼兒園,目前,肥西縣幼兒園延時服務“5+N”模式已實現全覆蓋,各園堅持“興趣為本”,以幼兒興趣出發設計活動內容;堅持“活動育人”,以活動實踐為載體實現育人效果。據統計,全縣幼兒參與人數近達3000人,家長政策知曉率達100%,各級各類幼兒園對有需要的幼兒均能提供延時托管服務,緩解了家長按時“接娃難”的問題,受到了家長的普遍歡迎。
頂層設計 上下聯動
要做到多樣化和高質量并不容易,“豐富”的背后是該縣的頂層設計發揮了重要作用。縣委、縣政府將“安心托幼”納入了肥西項目系統節點平臺,教育主管部門積極落實,推出了“五彩時光+”延時服務模式,即“運動時光”“創藝時光”“科探時光”“野趣時光”“閱讀時光”等,提廣至全縣所有幼兒園,做到了優質理念和資源的全縣共享。同時,肥西縣充分發揮幼兒園的發展特色和活動資源,指導幼兒園制訂延時服務,實現“一園一案”,上下聯動努力構筑支撐幼兒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的新陣地。
比如說,該縣華南城幼兒園就十分關注幼兒延時服務期間的身心適應、游戲質量和社會性發展,“巧”用本園“1+N”格局的活動功能場館、“五大綜合活動區”“三大活動環”的場域設置優勢,從“布局、材料、形式”為切入點,突破傳統班級和年齡的界限,以“混齡不混學”的新模式,讓幼兒在自主選擇適合和富有挑戰的游戲課程中,通過行走的課程模式,來體驗別樣的童年快樂。
“延時服務的內容,各園靈活設置;延時服務的具體時間段,我們也沒有‘一刀切’”。該縣教育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延時服務的彈性機制,給予了家長們充分的自主空間。
柔性服務 彰顯溫度
“我園自開學至今收到的服務需求人數達到74人,不同時段、不同年段幼兒的活動組織管理成為一大難題。”隨著延時服務的深入推進,柏堰科技園中心幼兒園園長張燕道出了大家面臨的共同難題。
每天參加延時服務的幼兒數和服務時段都可能有變化,安全底線如何守住?面對多樣化的需求,延時服務的活動要如何安排?如何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這些困擾延時服務的難題,考驗的正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幼兒園的現代化治理能力和精細化管理能力。
針對幼兒園顧慮的安全難題,該縣為每名在園幼兒購買校方責任綜合險,提高安全保障。與此同時,按月收集延時服務典型案例,宣傳推廣有效經驗。如柏堰科技園中心幼兒園在幾番摸索后采用“問卷星”提交延時服務需求的方式,為幼兒設立需求檔案,產生一人一檔,保證延時服務管理實施的精細化和有效性,這一嘗試為其他幼兒園提供了學習方向。
延時服務解決了家長“接娃難”的問題,那么教師的休息時間該如何保證?肥西師范幼教中心為了兼顧教師生活與工作,對承擔延時服務時間較晚或較多的教師實行“一小時”彈性上下班。上派鎮中心幼兒園在教師中按月試行“延時服務滿額”的機制,教師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保證總量的基礎上,可靈活選擇服務時間和內容。多措并舉,充分調動了教師參與延時服務熱情和積極性。
閱讀時光,讓延時服務更有質量
編后語
下一步,肥西縣將進一步提升縣域學前教育整體水平,通過新建、改擴建、回收轉制以及落實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責任,不斷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在此基礎上,聚焦延時服務活動質量,豐富延時服務內涵,把幼兒園延時服務做成園所用心、幼兒開心、家長放心的惠民工程,讓民生工程真正深入民心。
□本報記者程榕娟,通訊員劉艷、林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