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午后,和煦的陽光透過窗戶,灑滿房間。談起如今的住所,今年56歲的謝光琴十分滿足:“在蕪湖安居,我們心里暖暖的!”
在蕪湖這座城市里,無數像謝光琴一樣的普通人,每天忙忙碌碌,努力奔赴生活,只為在一方天地扎根安家。住房保障,就是為他們撐起家的幸福,延續這座城市的溫馨與溫暖。
(資料圖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更是美好生活的題中之義。目前,蕪湖投資建設公租房總數96555套,其中政府投資64346套,企業投資32209套。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公租房配租6.4萬套,其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配租1.2萬套。
“每月省下的房租少說可以買100多斤青菜!”
“三天兩頭要搬家,搬來搬去哪都不是家。”2012年,謝光琴成功申請到位于天香苑二期的保障性租賃房。在此之前,居無定所可以說是她真實的生活寫照。
偌大的城市汪洋中,謝光琴是最普通不過的一顆水珠。因為收入有限,她一直沒有自己的住房,只能四處租房或借住親戚家。對于她來說,一間屬于自己的小屋,一盞推門可見的熱茶,足以詮釋家的溫度。
52平方米的一室一廳,菜場超市就在小區附近,走幾步路就是軌道交通1號線天門山路站......今年是謝光琴在這里生活的第十個年頭,便捷的交通、齊全的設施配套讓她充滿獲得感,“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再也不會突然收到消息讓我們立馬搬家,也不必為了漲房租問題和房東‘斗智斗勇’了。”謝光琴打趣地說。這里的房租只有626元/月,而市場上很多房子都要1000-2000元/月。“每月省下的房租少說可以買100多斤青菜!”
省錢的遠不止謝光琴一人。2022年,蕪湖共發放租賃補貼2460戶,有效保障住房困難群體租房需求。目前,蕪湖已將租賃補貼保障范圍從城鎮低收入家庭擴大到城鎮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和新就業無房職工,將住房困難標準從家庭人均15平方米提高到20平方米。租賃補貼標準在原有基礎上上調4元/月/平方米,并設置每戶月最低保障金額300元;不足該金額的,直接補足至300元。同時,對城鎮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成員中有殘疾人的,該成員補貼標準提高20%。
交談時,謝光琴總是反復道著感謝——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黨委政府的好政策。日益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給了像她這樣的普通人一個溫暖的家,讓他們在奔向美好生活的大道上,腳步穩健、幸福前行。
“我心安處,就是詩和遠方。”
年輕人告別校園,懷揣夢想來到蕪湖。他們將未來安放在這座城市,也就意味著把工作、生活、情懷乃至鄉愁都托付給了這里。
2020年,劉吉平大學畢業后,從安慶來到蕪湖。精通商務英語的她,很快將蕪宣機場作為自己事業的起點。但是,如何沒有負擔地在這座城市里安家,為每一天的打拼積蓄能量,是她首要考慮的問題。
“今年3月,我提交了蕪湖青年英才租房補貼的申請。”劉吉平說,在網上提交材料,不用線下“跑腿”,20天后就收到第一筆補貼款。按照政策,她每年可以獲得1萬元租房補貼。
目前,蕪湖推出青年英才購房補貼和租房補貼政策,讓年輕人安居無憂。其中,給予符合條件的青年英才最高10%的購房款補貼。根據該租房補貼政策,在蕪湖市暫無自有住房的博士每人每年2萬元,35歲以下的碩士每人每年1.5萬元,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每人每年1萬元,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專科(含中職、技工院校)畢業生每人每年0.6萬元。此外,市宜居“五灣一島”公租房將原有設施設備租金標準按50%進行優惠。專科及以上學歷高校畢業生可享受租金優惠政策,一年內免收公租房基礎租金,第二年收取20%,第三年收取50%。
對于忙碌的“打工人”而言,申請方便、辦理高效同樣重要。例如,在申請公租房的過程中,凡通過大數據可查的信息,一律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公租房事項實行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并通過大數據共享減少申請材料6項,壓縮審批時間15個工作日以上。“此外,我們將不斷提高監督管理水平,確保公租房公平善用,確保住房保障政策落實到每一個真正需要的人。”蕪湖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是每個人的心之向往。而蕪湖,就是這樣一處飽含溫情、充滿溫暖的心安之所。它繁華精致又充滿人間煙火,努力讓每個來這里生活的人能夠享受安居、感到安心、收獲成長。
正如劉吉平選擇蕪湖的理由一樣,“我心安處,就是詩和遠方。”
蕪湖日報記者 潘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