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宣紙起源于唐代,產于安徽涇縣(古屬于宣州),是一種供書法、繪畫、裝裱等使用的一種高級藝術用紙。宣紙最大的特點就是質地細薄、棉韌、潔白,具有潤墨性強和易于保存的特征,因而深受老百姓喜愛。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筆墨紙硯”中的“紙”,就特指“宣紙”。
毛勝利的家在宣紙廠附近,從小他對宣紙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覺得宣紙是一種國寶。1987年,毛勝利通過考試進入涇縣宣紙廠,成為一名曬紙學徒。“手工宣紙制作技藝非常繁瑣,總共有108道工序,其中80%都是手工,20%是機械。”曬紙這項工作,毛勝利一干就是30多年,從未懈怠。
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黨的二十大代表毛勝利對如何增強文化自信自強顯然有著更多的感悟。“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們國家從富起來到強起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進步。”毛勝利說,開展“書法進校園”等多項活動,為傳承宣紙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談到非遺傳承現狀,毛勝利說:“目前宣紙非遺人才很多,有1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多名省級及市級非遺傳承人。宣紙制作技藝中的撈曬剪技術含量非常高,真正掌握這項技術至少要3到5年,如果要曬三丈三的話,則需要10年以上的從業經驗。”目前,毛勝利所在的公司正開展“名師帶徒”活動,力求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非遺傳承中來。
談及未來,毛勝利對自己的規劃主要有三點:首先是積極做好本職工作;其次,做好宣紙手工制作技藝的傳承,帶領年輕學徒提升技能;第三是通過宣紙文化園弘揚宣紙文化,努力讓宣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宣紙是安徽一張響亮的名片,作為非遺傳承人,我要為安徽的非遺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毛勝利說。
策劃:楊玥玥 黃娜娜
文字/剪輯:李曉露
攝像:喻學超 涇縣融媒體中心
包裝:王樂 徐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