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歲末,和奧密克戎病毒之間的“硬仗”已經打響。
面對新階段的疫情大考,工作重點正由“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癥”,醫療救治壓力倍增。東至縣廣大醫務工作者從朝陽微露到暮夜星光,腳步從未停歇,有的甚至忘記了自己還尚未“陽康”,仍舊迎難而上、日夜鏖戰,以雙肩勇擔重任,用全力守護生命。
近日,記者蹲點東至縣人民醫院,記錄一線醫護人員的向險而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急診科:護佑生命的“急先鋒”
夜幕降臨,醫院里“急診”兩字亮起。
晚上9時許,來急診科的病人仍然絡繹不絕,走廊里隨處可見焦急等待的患者家屬。當晚值班醫生陳曉潤不時咳嗽,聲音沙啞地詢問患者病情。
“患者大部分是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來的時候氣急胸悶,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低,有的病人來院時僅有50%到60%,我們立即進行吸氧,再檢查會診后送到相應科室。”急診科主任江顯文說。
2022年12月以來,由于新冠病人日漸增多,該院急診科25個床位每天都是滿床,3輛120救護車都是備車狀態,每天出車接診病人約20次。
“我們科每天接診100余人,接診量是往常的3倍多,很大一部分都是新冠肺炎患者或新冠感染引起的基礎疾病加重患者,重癥患者較前期有所增多。”江顯文告訴記者,患者病情來得又急又重,各方面都需要人手,該科6名醫生從早到晚“連軸轉”,診室從1個增至2個,坐診醫生從1名增至3名,夜班醫生從1名增至2名。
職業之外,醫護人員也是會被感染的普通人,沒有任何的“金剛罩”可以優先護身。
“同事們大多數感染了新冠病毒,但知道缺人手,高燒剛退,就忍著渾身的酸痛上崗,忙得一口水喝不上,一個個都聲音嘶啞......”急診科急診病房護士長陳啟芳說。
“基本上一邊咳嗽一邊上班,能扛就扛,我不上,別人就要頂,大家都在撐。”20歲出頭的急診科護士檀瑩萍是該院最早感染的護理員之一。
半個多月前,檀瑩萍在值夜班時突發高燒,她放不下病人,也不愿給同事們添麻煩。從下午5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她連續上了15個小時的夜班。
工作間隙,檀瑩萍坐在護士站稍微喘口氣,再站站、走走,就這樣熬了過去。“每走一步都像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但我心里想著,能多照顧一會兒病人,他們就能盡早恢復,再疼也值得挺下去。”檀瑩萍說。
寒夜里,無數和檀瑩萍一樣的醫務工作者在咬牙堅持,他們是最堅強、最溫暖的“醫靠”。
記者手記
在醫院采訪時,明顯感受到醫務工作者的繁忙。對于普通人來說,“陽”了之后,是繼續上班還是居家休息,或許是一道“選擇題”,但是對醫護人員來說,這是一道“必答題”。醫生總是告訴患者,“陽”了之后要多休息,可他們卻在“逆行”,用自己的堅守,守護群眾的健康。讓我們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同廣大醫務工作者一道,打贏這場守護健康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