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病毒到醫療機構看門診可以醫保報銷,這是安徽2022年12月29日開始實施的專項保障政策。不過,隨著國家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相應的醫保政策也需調整。日前,安徽省醫療保障局、財政廳、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于貫徹實施“乙類乙管”后優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治療費用醫療保障相關政策的通知》,明確門急診治療費用醫保支持分級診療,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報銷水平提高到75%。優化政策將先行執行至2023年3月31日。
(相關資料圖)
新冠感染醫保報銷向基層傾斜
在此前安徽實施的保障政策中,對于門診患者,統一將職工、城鄉居民全面納入新冠感染門診專項保障范圍,統一全省新冠感染門診救治保障政策,報銷時不設醫保起付線、不設報銷限額,報銷比例統一為70%。
優化調整后,支持分級診療,加大醫保對基層醫療機構傾斜支持力度,對新冠感染及疑似癥狀參保患者在基層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發生的與新冠感染救治有關的門急診費用實施專項保障,不設起付線和封頂線,報銷比例為75%。鼓勵基層醫療機構配足醫保藥品目錄內(含我省臨時增補)的新冠感染治療藥物。
參保患者在其他醫療機構發生的新冠感染治療門急診費用,按照我省基本醫保普通門急診醫保政策執行。
“省市三級醫院還按照常規報銷政策,這也是為了把省市優質醫療資源留給重癥患者的救治。”省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將36種藥品納入臨時醫保目錄
除了門急診外,新冠感染患者在所有收治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國家衛生健康部門制定的新冠感染診療方案的住院醫療費用,繼續執行前期費用保障政策,即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所需資金由就醫地同級財政先行支付,中央財政按實際發生費用的60%予以補助,省級財政根據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下撥情況,及時撥付各地財政。該政策以新冠感染患者入院時間計算。
此外,安徽還臨時擴大醫保藥品目錄,全力保障患者用藥需求。除執行國家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和新冠感染診療方案確定的藥品外,我省還將36個藥品納入臨時醫保藥品目錄,按參保地醫保相關規定支付。
“互聯網+”醫療服務首診納入醫保
疫情期間,很多人選擇線上問診。在此次優化的政策中,安徽也支持新冠感染患者在線診療。
按照政策,衛生健康部門及時公布我省通過評審的互聯網醫院名單。對經行業部門批準,針對新冠感染開放互聯網首診服務的,按規定為出現新冠感染相關癥狀、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的患者提供醫保移動支付結算服務,醫保部門可按線上線下一致的原則配套互聯網首診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報銷標準與線下一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癥狀復診服務,仍按現有互聯網復診報銷政策執行。
此外,安徽省醫保局表示,還將根據需要,建立臨時協議管理“綠色通道”,將具有新冠感染治療能力的非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臨時納入醫保協議管理范圍。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