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春光明媚,萬物復蘇。植樹造林,正當其時。
2月25日上午,我市開展了以“弘揚生態文明 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2023年新春義務植樹活動。來自省、市多個單位的干部群眾共100余人參加,栽植桂花、香樟、山茶、櫻花、黃金槐、紅果榆等苗木共400多株。為進一步推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向縱深發展,促進全市國土綠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我市各縣區將持續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預計“3·12”植樹節期間,全市機關干部及廣大黨員志愿者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人數將超過2萬人。
今年是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的第42周年,也是我市連續開展新春義務植樹活動的第21年。數十年來,通過持續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全體市民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的意識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支持、關愛、參與造林綠化的局面逐步形成,進一步推動了我市國土綠化工作的蓬勃開展。據統計,我市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3%,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05平方米,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1%以上。
截至目前,我市森林覆蓋率達21.27%,全市林地面積達215.78萬畝,其中森林面積185.75萬畝,列入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71.41萬畝,占森林面積比例達38.4%;列入天然商品林保護面積8.92萬畝。我市有各類自然保護地2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2015年,我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2022年,我市榮獲“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豐富的森林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鳥類“安家落戶”。據統計,全市有記錄的鳥類達38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1種、二級保護鳥類48種。南昌作為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為全球數十萬只水鳥、75%的東方白鸛和98%的白鶴提供了越冬棲息地。
“今年,我們將依托國家、省級林業重點工程,堅持山上山下同步、提質擴量兼顧、生態經濟共贏,精心組織、精準施策,促進全市綠量、綠質、 綠效全面提升。”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市今年將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各類型造林綠化工程,穩步提高全市森林總量,確保完成人工造林任務1.9萬畝。同時,通過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優先對全市主要通道沿線可視范圍的山體、重要景區周邊等區域的低產低效林,用彩色樹種、闊葉樹種進行重點改造,計劃補植補造2000畝;在全市范圍內實施退化林修復1.5萬畝,切實加快森林質量提升。
今年,我市還將扎實推進林業經濟發展,促進綠色惠民。一方面,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計劃完成3萬畝油茶種植任務和2.13萬畝油茶改造任務,力爭全市油茶總面積達到40萬畝,油茶鮮果產量突破8萬噸,切實保障糧油安全。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以國有林場、集體林場為依托,打造森林藥材、森林蔬菜、林果、林下養殖等各類精品示范基地10個,全年計劃新增林下經濟利用面積不低于4000畝。此外,我市將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工程,扎實推進鄉村森林公園建設,提升鄉村生態系統質量,把“綠起來”和“富起來”相結合,依托古樹名木、鄉村綠道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觀光產業,倡導農戶在房前屋后發展林下經濟種植,努力實現增收;計劃完成村莊綠化10個、鄉村道路綠化200公里,發展房前屋后林業產業面積不低于200畝。(涂建國 南昌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賴海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