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6口人,今年共分紅600元。分紅那天村民們非常高興,從來沒想到這些閑田也能變成寶,能拿租金還能分紅?!苯?,長豐縣楊廟鎮大路村陳良元回憶前不久村集體分紅的場景,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資料圖片)
“2020年,村集體收入僅僅10.04萬元,全縣排名第161位!”大路村黨支部書記董永含說,2022年,大路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000萬元,實現年純收入108萬元,在全縣244個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排名第1位,在合肥市范圍內率先登上“千萬高峰”,這得益于實踐中摸索出的“國有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職業農民”的“大路經驗”。
緊隨董永含走在田間地頭,記者看到,大路村數千畝麥苗綠油油,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以前很多田都撂荒了?!倍篮榻B,大路村地處江淮分水嶺,耕地面積6075畝,由于基礎設施較差,種糧收益偏低,農民普遍外出打工,土地拋荒現象嚴重。通過“雙招雙引”,2021年4月份,安徽農墾農產品公司與大路村簽訂了4000多畝地的流轉合同。
這4000多畝地該怎么種?經協商,安徽農墾與大路村決定建立村企聯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工作機制:安徽農墾負責“資金+技術”,村集體合作社負責“組織+協調”,職業農民負責“管理+生產”。
安徽農墾率先投入資金修整土地,選派了陳從貴等3名農業技術骨干到大路村蹲點,進行技術指導?!拔覀兲岢隽诵←満透吡坏姆N植方案,提供種子肥料和技術,收獲的小麥由公司回收作為麥種,高粱銷往酒廠,日常管理協調完全依靠村集體合作社?!标悘馁F說。
“我們把流轉的土地分成6個網格,一個網格500畝左右,由村干部擔任網格員,打藥施肥、澆水耕種需要人手,通過網格員上報,由合作社從村里聘請村民,每人每天100元?!倍篮钋畜w會到,這種“專業技術扶持+網格化管理+職業農民生產”合作機制效果顯著。
“去年嚴重干旱,周邊高粱畝產只有兩三百斤,我們的高粱平均畝產500斤以上,部分高產田在六七百斤以上?!倍篮f,就靠這4000多畝小麥和高粱,村集體收入一下實現了跨越式突破。
利潤分配上,大路村實行“5+2+3”的分配模式,安徽農墾、村集體、農民分別按照利潤的50%、20%、30%進行分成,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陳良元原來在外面開收割機,去年聽說村里合作社需要人手,就回到村里當了一名農機手。“我負責田間植保,一年收入七八萬元,還能就近照顧老人和孩子,比在外面打工安心多了?!标惲荚f,他以前到處打工,家里14畝地只能拋荒,土地流轉后,一畝地每年有500元租金,每人還有分紅,村民真正從中受益。
2022年,安徽農墾農產品公司在楊廟鎮大元村流轉了1500畝土地。最近,又與長豐縣羅塘鄉簽訂了1.2萬畝土地流轉協議 ,復制“大路經驗”發展現代農業。
2022年,長豐全縣244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累計2.74億元,經營收益1.07億元,村均收入達112.3萬元,村均收益達43.85萬元。其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00萬元的1個,500萬元的4個,200萬元和100萬元以上的分別有21個和109個,50萬元的全覆蓋。
下一步,長豐縣將全域推廣集體經營、全程托管、村企聯建的多元路徑,力爭村集體經濟收入兩年內全部破百萬元。(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許根宏 張玉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