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孫大爺是蚌埠市龍子湖區曹山街道龍河社區的孤寡老人,視力一級殘疾,志愿者們來到老人家中經過訪談了解到,孫大爺日常自己做飯,有需要的時候會給干女兒打電話尋求幫助,緊急情況也會尋求鄰居的幫助。因眼睛、身體都不太好,孫大爺很少出門,日常溝通比較少,家里的來人也比較少。
為滿足像孫大爺這樣的獨居老人們多樣化和差異化的需求,搭建社區資源和鄰里交流平臺,蚌埠市蚌山區青年志愿者協會常務理事王乾以中國傳統慈善文化為基底,以需求為導向,以生活為出發點,從小事切入服務難題,發起了“益糧”參與式社區互助服務項目,用定期的常態化服務促進多元社會力量的參與。
孫一丹是項目的核心成員,她說,因為這群老人大多比較孤單,渴望被人關注,志愿者們及時對這些老人需求進行評估,制訂服務目標和個性化服務清單,社工和志愿者組織服務對象的鄰居和低齡老人志愿者們經常到老人家敲門問候、提供幫助做飯、打掃衛生幫助購物、陪同就醫等志愿服務。
(相關資料圖)
“除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志愿服務外,我們這個項目還招募了一批具有心理學知識的志愿者,不定期為有精神寂寞的老人開展精神關懷服務、經常陪老人們聊天交流,給他們講故事、讀書讀報,持續性的常態化的服務從多方面保證服務對象的安全感,提升服務對象的心理支持。”孫一丹說。
王乾告訴記者,志愿者們通過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和多方聯系,了解服務對象周邊鄰居的情況,以及所在社區、物業的情況,對服務對象周邊的資源進行分析,為服務對象尋求支持,鏈接了所在社區的衛生服務站每周上門對孫大爺義診和檢查身體狀況,多方面解決服務對象的一些緊急情況,提升服務對象在社區的幸福感,
“這些志愿者們一句句暖心的話語、一次次貼心的問候,讓我們這些孤寡老人備感溫暖。”孫大爺面帶笑容十分滿意地說。
通過社區支持網絡和社區照顧模式,“益糧”的志愿者們更好地與服務對象建立專業關系,志愿者們身兼支持者、陪伴者、資源鏈接者等多重角色。在服務困境老人中,采用綜合性的視角看待孤寡老人的困境,為服務對象意識的轉變和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氛圍。2022年8月,該項目榮獲安徽省第六屆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王乾表示接下來將繼續著力于“人”的發展難題,將互助文化和地域文化有機融合,以社區教育為路徑,以社區內部的資源來解決社區內部的問題。
志愿者上門關愛困境老人
志愿者說
志愿服務是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一種方式,是傳遞愛心、播種文明的一種過程。通過對“益糧”參與式社區互助服務項目的參與,讓我深刻意識到奉獻帶給我的快樂,讓我找到了志愿服務的意義。
志愿服務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樂人”,也“樂己”。把志愿服務當作自己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時時刻刻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做奉獻愛心的事,我想這就是當一名志愿者的真諦。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去服務社會,為更多的人送去溫暖,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
□“益糧”參與式社區互助服務項目志愿者 孫一丹
□本報記者丁亞東、通訊員彭永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