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昨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辦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副中心今年將繼續保持千億投資規模,2023年融資需求近400億元,安排近480個重大工程支撐項目,涉及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產業三大領域,從“打基礎、補短板,有序拉開城市框架”向“立長遠、強功能,全面上臺階”邁進。
今年繼續保持千億投資規模
(相關資料圖)
通州區發改委主任姚偉龍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從2020年起連續3年保持千億投資規模,連續4年建安投資穩居全市第一。千億投資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在帶動城市功能品質蝶變躍升的同時也為各類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商機,“梧桐成林、金鳳成群”的集聚效應不斷放大,社會投資參與副中心建設的熱情不斷提高,引領帶動產業結構不斷升級。
2023年副中心將繼續保持千億投資規模,從“打基礎、補短板,有序拉開城市框架”向“立長遠、強功能,全面上臺階”邁進,共安排480個重大工程支撐項目,涉及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產業三大領域,數目為近年來最多,全年融資需求近400億元,社會資本將以更深層次、更多途徑、更新模式參與到副中心建設中來。
同時,副中心還形成了以“通八條”為引領、產業專項政策全面助力的“1+N”產業政策生態體系。通州區投促中心主任吳濤介紹,自副中心發布綜合類政策、系列產業專項政策,以及配套人才服務政策以來,連續三年為150家企業給予獎勵扶持,累計獎勵5億元,為企業提供“全程代辦”服務模式,建立人才服務“直通車”制度,共為100余家企業協調提供落戶、子女入學、住房公寓、出入境等服務,吸引優質企業在副中心集聚,共享城市副中心發展紅利。
出臺六大重點產業三年行動計劃
圍繞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創新“3+1”主導功能,聚焦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制造、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現代種業等六大重點產業空間體系,通州區分別出臺了三年行動計劃,通過錨定產業目標勾劃近三年重點產業發展宏偉藍圖。
通州區經信局局長耿磊介紹,2022年副中心共新增落地元宇宙企業63家,大企業帶動效應初步顯現。空間布局初步形成,2000平米元宇宙應用創新中心完成建設,將成為國內一流全球領先的元宇宙產業展示中心和應用體驗中心。未來,副中心還將緊密圍繞去年8月出臺的元宇宙三年行動計劃,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培育、引進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態鏈企業,落地建成30項以上“元宇宙+”典型應用場景項目,推動制定一批元宇宙相關標準,“1+N”產業空間體系初步形成,將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以文旅內容為特色的元宇宙應用示范區。
會上,北京市規自委通州分局常務副局長郭寶峰發布了副中心整體發展格局圖與六大重點產業空間地圖,并進行了現場交圖儀式。據介紹,副中心產業空間地圖聚焦副中心控規“3+1”主導功能,聯動運河商務區、行政辦公區、文化旅游區、張家灣設計小鎮、臺湖演藝小鎮等十大重點產業功能區,打造六大重點產業空間體系,構建了“一軸一帶”整體產業發展格局。
2023年應用場景清單涉及16個項目
此外,副中心將醫藥健康作為先進制造重點細分產業,規劃到2025年,醫藥健康產業將具備“小而美”、“專而精”、“快而高”的產業特色,總產值進一步躍升至180億元,上市公司6家,醫藥領域專精特新企業50家,新申報上市藥品30個,新獲批二、三類醫療器械產品36個,CRO/CDMO等專業服務機構3家,高標準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醫產協同示范區”。
會上,還發布了共2個方向16個項目的2023年度應用場景清單。場景項目涉及文化旅游區、張家灣設計小鎮、臺湖演藝小鎮、運河商務區等重點區域。同時,提出人工智能、物聯網感知、虛擬現實、3D全息投影、大數據分析、BIM、數字孿生等新技術需求。在大會現場,涵蓋央企類、平臺協會類、現代種業類、智能建造類、科技創新類、文化旅游類、金融類、服務存量類8大類的22個重大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
文/本報記者 葉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