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王春影被調入亳州市高新區教育系統工作。次年,亳州高新區創辦第一所公辦小學——亳州學院實驗小學,王春影開始了新的教育管理工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時學校周圍荒草叢生,附近回遷小區的老百姓對公辦優質教育資源非常渴求,每周都有人過來問,這是不是一所公辦學校啊?”回憶當年,王春影不無感慨地說。
群眾的呼聲即是王春影要鉚足勁實現的目標。多年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給了她堅定必勝的信心,“一定要把這所學校辦成亳州一流的公辦小學。”
2013年9月,亳州學院實驗小學開始面向社會招生,成為亳州市高新區最早的一所公辦小學,今年正好是該校辦學的第10個年頭。10年間,王春影帶領著同事們,從零開始,實現了很多突破,亳州學院實驗小學也成為亳州市的一所名校。
最讓王春影感到自豪的是,學校從建立之初,就招了兩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老師。現在他們都成長為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研究生。“讓專業的老師幫孩子們塑造健康的心理,為他們的快樂學習、陽光成長保駕護航!”
王春影告訴記者,從建校之初,學校就有了自編的《心理健康》校本教材,每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課,內容涉及學習心理、社會適應、人際交往和自我認知、情緒調試等。“我們還定期學生做‘心理普測’,以便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發現問題可及時反饋給班主任和家長,家校聯手予以干預。”王春影堅持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而不是“擺設”,更不是做做樣子給人看。
作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劉楠楠告訴記者,孩子們都很喜歡上心理健康教育課。“我們的課堂有好玩的心理游戲,有有趣的心理視頻,有可以動手畫的心理繪畫......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有效疏導自己的心理情緒。”
劉楠楠說,學校還設有心理健康咨詢室、心理健康信箱,如果孩子們有需求,可以隨時來找她,或者把問題寫成紙條放入信箱。“曾經有個孩子,經常趴在心理咨詢室的窗臺上,朝里面張望。”細心的劉楠楠發現后,就把他請進了心理健康輔導室,“我發現他把3個沙盤都擺得滿滿的,有很強的傾訴欲望。”
原來,這孩子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每天很晚才能回到家,所以他覺得特別孤單。了解情況后,劉楠楠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并將這一情況反映給家長,強調陪伴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家長這才醒悟過來,答應今后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后來在校園里我多次見到這個孩子,發現他明顯陽光、開朗了許多。”
“老師,老師,要不要給汪麗(化名)做個心理輔導, 看她有沒有心理問題,她總是愛哭。”一天,有學生著急地找到劉楠楠反映情況。“不能因為喜歡哭就說明她有心理問題,哭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也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方式,跟運動一樣。不要因為誰一哭,就覺得心理有問題。”劉楠楠說,這類事例,讓她覺得孩子會主動去關注自身的心理,能想著心理上是不是出問題了,做到防患于未然。這也是讓她覺得特別欣慰的地方。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劉楠楠還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和幸福,懂得感恩。
劉楠楠的手機殼上貼著一張可愛的卡通畫,“這是一個高年級孩子送給我的,像這樣的小禮物我收到很多。”劉楠楠說,學生都很信任她,有的說,在學校最美的事,就是遇見了心理老師。“遇到一些事,他們不敢或不愿意跟班主任和父母說,卻愿意告訴我,在我這兒尋求幫助。”
申喆是亳州學院實驗小學的另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安徽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研究生,是劉楠楠的愛人,兩人在教學上互幫互助。
心理健康教育課助力孩子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記者了解到,該校目前有80多個學生社團,課后服務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在學生社團活動室,記者看到了扎染、烘焙、書法、美術、手工等學生作品,主題積極向上。孩子們在作品中盡情表達自我,而善于表達則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表征。
“聽得見孩子的心聲,看得到學生的快樂,我感到無比欣慰,同時也覺得10年前就注重抓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對的。我們學校的孩子,都很陽光。”王春影說。
亳州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亳州市教育局局長王占峰點評: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亳州學院實驗小學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也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王春影校長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重視程度高、起步早、行動快,有專業化教師,有系統性規劃,有全局性舉措。堅持自編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和教育,開發其心理潛能,培養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效果明顯。
□張秀禮 本報記者 徐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