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記者走訪城區多家老年食堂發現,不剩菜、不剩飯已成為大部分老年人共識,“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逐步成為市民的生活習慣。
3月20日9點,記者在貴池區清溪街道老年食堂看到,廚師們正從管理員手中領取當日30多份餐食所需的配料和食材。“我們一直在根據周邊老年人的口味調整菜品,也對菜量有比較精準的把控,所以我們現在基本可以做到,一天結束后,廚房沒有食材剩余,從源頭上杜絕浪費。”承包單位池州市九如城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后勤主管楊金娣說。
臨近中午時分,貴池區秋浦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老年食堂,老人正有序地排隊打飯。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每一份出餐都是標準量,如果有不夠吃的情況可以再取第二次餐,食堂同時也鼓勵老人們將剩飯剩菜打包回家。就餐老人則幾人一桌聚在一起,一邊用餐一邊聊著身邊的趣事,不時傳來開心的笑聲。環顧四周,每一個桌面上都有一塊醒目的貼牌:“光盤行動,從我做起。文明餐桌,杜絕浪費”。記者觀察到,在這里用餐的老人都很節約,吃完飯后的每個人碗里基本沒有剩飯剩菜,大家都自覺地踐行“光盤”倡議。
家住翠微苑小區的85歲老人章英武,總是會在11點準時走進貴池區秋浦街道老年食堂。他是這家食堂的常客,每天中午都領著飯盒將提前預訂好的飯菜打包回去。他說,雖然食堂支持堂食,但每天把飯帶回去和老伴一起吃,才能保證不浪費。在他年輕的時候,國家還處在計劃經濟時代,買糧食都是憑證供應,也就是從那時起,他養成了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哪怕現在生活富裕了,打包、光盤都是章英武老人的基本操作。秋浦街道老年食堂的工作人員湯紅霞告訴記者,像章英武這樣的老人有很多。
記者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了解到,池州市老年助餐量較大,全市范圍內共有老年食堂205家,也逐步面向周邊群眾開放。市民政局通過制作宣傳標語、懸掛標牌等方式倡導厲行節約,后續還會將部分食堂文明用餐的典型經驗向全市老年食堂進行推廣。
記者 杜龍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