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20日,安徽理工大學醫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姚超作為第一作者、安徽理工大學醫學院為第一單位,首次在口腔醫學領域JCR1區期刊《Oral Disease》在線發表題為《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triggers inflammation in hepatocyte depend on ferroptosis via activating th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的論文,該文通訊作者為安徽理工大學兼聘碩士生導師祁勝財副主任醫師。文章從口腔致病菌牙齦卟啉單胞菌的角度闡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病理過程及其發病機制,可能為NAFLD的臨床治療和預防提供新的策略。
圖片由論文作者提供
圖片由論文作者提供
NAFLD常發生在超重和肥胖的中年人個體中,會帶來嚴重健康危害,如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可逆的疾病。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牙齦卟啉單胞菌(P.g)可以調控肝細胞發生鐵死亡促進NAFLD進展。為探究其分子機制,本研究通過建立小鼠NAFLD模型,通過轉錄組測序、Western Blot、RT-PCR、IF和IHC分析肝組織和L-02細胞中炎癥因子和NF-κB信號通路的變化;利用NF-κB信號通路抑制劑QNZ和鐵死亡抑制劑Fer-1在體外分析了NF-κB信號通路與鐵死亡的關系。研究證實了肝臟發生鐵死亡的病變機制受NF-κB信號通路調控;證實P.g致使肝臟發生鐵死亡和激活NF-κB信號通路構成一個正反饋循環觸發肝細胞炎癥反應和功能損傷。因此,本研究成果闡明了牙齦卟啉單胞菌(P.g)與NAFLD的關系,為口腔疾病與肝臟疾病的相關性提供了直接證據,為今后脂肪肝的臨床治療和預防提供新的策略。
(姚超祁勝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