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阜陽市第十中學岳家湖校區校園東北角,有一塊深受師生喜歡的“菜園”,這便是該校的勞動實踐基地。學校通過制訂相關制度,成立領導小組,建立勞動基地,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對基地的“責任田”進行“承包”,勞動課時間的“耕耘”讓學生們收獲滿滿。
【資料圖】
“老師,這個油菜花跟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有什么關系呀?”
近日,為帶領學生重走科學家之路,體會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阜陽十中生物課教師康林結合高中生物課本必修第二冊“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這節課,和學生們一起將課堂搬到了校園勞動實踐基地。
在基地里,康林帶著學生們一邊觀察油菜花的結構和豌豆、蠶豆植株的相對性狀,一邊回顧著遺傳學家孟德爾做豌豆雜交實驗的過程。
康林告訴記者,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了解了生物的性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利用這次戶外課,向學生們介紹了油菜花的雄蕊、雌蕊的組成等結構,并講解了兩性花和單性花的區別。
“通過事先讓學生了解孟德爾的生平簡介,體會孟德爾用假說-演繹法的研究思路。并向學生介紹豌豆植株的一些性狀,讓學生觀察豌豆花是一種蝶形花,花色有白色、粉色、藍色等,并且豌豆花是兩性花,在花瓣未開放時,就自己完成了授粉。因此豌豆在自然狀態下一般是純種。”康林說。
除此之外,康林還向學生們介紹了豌豆植株的其他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如莖的高低、花的顏色、豆莢的顏色等。
最后,康林還向學生們模擬了孟德爾在做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的過程。引導學生們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并做出解釋,再進行演繹推理,最后通過實驗得出結論。
“看啊!我種的蒜苗長得好好呀,不枉費我給它們拔草、施肥、澆水!”學生張夢云激動的叫聲引來同學們的圍觀,她告訴記者,自己非常喜歡這樣的勞動實踐課,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對光合作用、有機物的分解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時鍛煉了動手能力,特別是看到種下的植物長得非常好時就感覺非常有意義。
康林告訴記者,針對這塊勞動實踐基地,該校通過分模塊種植時令作物,讓學生在播種、施肥、除草、采摘等一系列的勞動實踐活動中真正體驗收獲的樂趣,以此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的生活、生存技能,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阜陽十中的勞動實踐基地是全校師生們多彩課堂的“根據地”,同時也為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助力,增強了學生勞動光榮的觀念,培養了學生的勞動實踐技能。
老師為學生講解蠶豆的相對性狀
老師帶領學生觀察蠶豆苗的結構
老師在給學生講解油菜花的結構
老師帶學生一起觀察豌豆苗的結構
學生們種的蒜苗
學生感悟
上周五的生物戶外課,老師帶領我們近距離地去觀察植物,通過觀察油菜花的花柱、花蕊等結構,并在觀察后進行講解,有利于我們了解其傳粉的過程和花的結構。而且戶外教學有輕松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增強學習效率,同時在戶外教學還有助于我們認識更多的植物。
平時同學們大都坐在教室里學習,久而久之,就會感到疲倦。這時,戶外課可以消除長期積累的煩惱、放松我們的心情。而且戶外課有助于拉近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系。
總之,我覺得戶外課可以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增長知識,拉進關系,促進心身健康發展,讓我們親近自然。我希望以后能開展更多這樣的課程。
□高一(8)班 許悅茹
當教學走進大自然、必然會碰撞出與平時不一樣的火花。
在出發去戶外之前,康老師先給我們做了簡單的培訓,告訴我們戶外課要觀察的內容與要點 準備充分后,戶外課便開始了。
在那節課上,我們通過親身觀察知道了豌豆、蠶豆及其花朵的結構,了解了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遺傳材料的原因。并且康老師給我們拓展了其他的生物知識,例如:植物的單子葉和雙子葉結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雖然我們沒有進行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但親身觀察所獲得的知識比坐在教室里看 PPT所得到的多。戶外課可以鍛煉我們實踐能力,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被動接收教學知識而不自己主動地去實踐探索的話,那么這不是真正的學習;并且戶外課的開展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高一(8)班 張夢云
課外生物課比想象的更有趣。書本的插圖變成了真的,浮現在眼前。
老師首先帶著我們一起去探究“花朵的奧秘”。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我更深層次地了解了花朵的構成,加深了我對生物課的興趣。在介紹完書本的知識后,老師又帶著大家去認識自然界中更多的花草樹木,使我意識到原來生物知識是那么有趣。
這次室外課使我懂得應該去愛護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有了它們才使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總而言之,室外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使我在今后的學習中多去留心觀察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做一個愛思考的人。
□高一(8)班 劉歡歡
點評
打造優質勞動實踐基地推進學校素質教育進程
□阜陽市第十中學校長 陳雷
阜陽市第十中學在校園內開辟勞動實踐基地,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以勞動實踐基地為依托,鼓勵全體教師將勞動課融合于每一個學科中開展。教師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一系列課外實踐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了學生善于探究、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科學素養;同時,普及了科學知識,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
此次康老師帶領學生們走進勞動實踐基地,開展戶外生物多彩課堂,有效提升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拓寬了學生視野,讓學生感受生物課堂的有趣和精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從課堂、書本中走向自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有信心把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得更好,把勞動實踐教育和多彩課堂融合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從而扎實推進學校素質教育進程。
□本報記者丁亞東,通訊員張磊、劉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