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2022年以來,團瑯琊區委持續將“夢想小屋”項目作為年度重點工作,堅持定制小屋、落實結對、細化關愛、強化宣傳“四同步”工作模式,全力以赴實現了8戶困境青少年的小屋夢想,切實改善瑯琊區困境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環境,解決鄉村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現實困難。今年3月份,2023年希望工程“夢想小屋”項目正式開始調研、摸排,第一批總計確定幫扶對象3人。
4月11日,團瑯琊區委書記呂世婷同愛心青年企業家一行前往山林村調研走訪2023年第一戶“夢想小屋”幫扶家庭,針對困難青少年家庭進行實地走訪和科學測量,溝通房屋安全情況、服務對象及監護人意愿。
4月13日,團瑯琊區委同愛心青年企業家一同前往城郊小學,開展第二戶、第三戶“夢想小屋”走訪調研活動。
本次活動由愛心青年企業家帶設計師上門量房,詢問服務對象意愿,實現“一戶一方案”為每一戶“量身打造”設計圖,標注更換位置、保留位置、家具尺寸等信息,后期再由設計師二次上門與服務對象及家庭成員確認施工方案后訂做家具等并開始施工。
據悉,家住距離學校十二公里的小明(化名)是寶山學校一年級學生,家里有兩個臥室,一間廚房,一間接待客人的客廳,小小的房子卻要居住七口人,小明的夢想是擁有一個獨立的小床和一個安靜的學習區域,小明現在的學習區域就是家里的小院墻,墻上的算術題寫滿了他對知識的渴望。放學回到家的小明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會主動充當家務小能手,不光照顧自己年幼的妹妹,還會去幫外公外婆干農活。
小王(化名)是一名城郊小學四年級學生,平常父母都在上夜班,收入不高,去年因為花錢給爺爺治病,家庭又增加了沉重負擔。奶奶不僅要照顧小王,還有小王年幼的弟弟妹妹,愛心青年企業家問小王希望自己的小屋變成什么樣子,小王說:我想要雪白的墻壁、干凈的書桌、平整的地面和一堵不漏風的墻。大部分孩子家庭里的日常卻是他的一種奢望。
小天(化名)是一名城郊小學四年級學生,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他,父親也鮮少出現,小天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而爺爺奶奶已經八十多歲了,身體多病,每個月領的低保錢不僅要照顧小天,還要帶小天的爺爺去看病,只能靠當地政府和附近鄰居的幫助下生活。
小屋雖小,愛卻在此間不斷傳遞。夢想小屋不僅讓孩子們住得方便、舒心,讓他們擁有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也給了他們一種安全感、幸福感。后續,團瑯琊區委會繼續摸排、調研、走訪多家困難家庭,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現實需求。幫助他們改造居住環境,筑起溫暖的“夢想小屋”。
通訊員 付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