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財經學校是經市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省教育廳備案的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校東校區坐落在美麗的水鄉、著名“桐城派”大師劉大櫆的故鄉樅陽縣湯溝鎮,西校區坐落于樅陽縣開發區,學校占地面積180畝,交通便捷,風景怡人。
學校現有學生3500余人,匯聚了一支德才兼備、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知識淵博,教藝精湛,樂于奉獻,關愛學生”是該校教師的真實寫照。學校現有教職工210人,其中正高級教師1人,30人具有高級職稱、140人為“雙師型”專業教師。現有名師工作室3個,安徽省勞模工作室1個。學校開設有航空高鐵、數控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及應用、旅游管理、文秘、會計等三十多個專業。多次榮獲 “縣文明單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先進單位”“銅陵市優秀民辦學校”等稱號。
(相關資料圖)
學校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用于實訓設備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現有計算機培訓中心、安全生產培訓中心、復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企業員工技能提升培訓中心、 職業資格考證培訓中心、特殊工種培訓中心、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基地、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基地等,每年培養培訓各類人才8100多人次。
“堅守辦學特色,打造職教品牌”是學校的治校理念。學校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切入點,以培養學生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主線。 通過引入行業企業職業標準, 校企共同參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規劃實訓場所、共同開發編寫教輔材料、共同制訂評價體系等,形成教學效果與行業要求的無縫融合,形成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一體化格局,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的“兩化”即校企融合中人才培養主體的 “雙元化”,工學結合中培養人才的“員工化”、學校現已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編寫了全校20余個專業、128門專業課共1108個實訓項目的教學學案。現有與企業聯辦的“汽修班”“數控班”“空調班” 等企業冠名班12個,年訂單辦學1200多人,畢業生本地優質就業成為學校的就業品牌,實現了企業、學校、家庭共贏的辦學效果。
在打造就業品牌的同時,學校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立足學情 、 低進優出 、優進高出。財經學子可以通過普通高考、藝術高考、對口高考,實現自己的升學夢想。近幾年來,經過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高考連創佳績,一本、二本升學率逐年攀升。學子先后考入四川大學、蘇州大學、安徽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知名院校并有多名學生出國留學;2018年應屆生本科錄取率居市同類學校第一;2019年高考再創輝煌,本科達線率41%(其中一本線達線率10%)居市同類學校第一;2020年高考本科達線率45%((其中一本線達線率15%)位居市同類學校第一;特別是2020年應用型本科高考中,學生錢文龍以700分的優異成績取得淮南師范學院農林類專業錄取全省第一名。2021年學校始終以生為本精準施策,開展全程全員育人,實現“低進優出”。普通高考達本科線91人,一本達線10人。本科達線率46%(其中一本達線率12%);對口高考本科錄取63人,其中一本錄取7人,本科達線率72%;高考藝體類雙達線25人,均是零起點參訓備考,均位居銅陵市同類學校第一。2022年高考本科錄取105人,一本12人,再次位居銅陵市同類學校第一。
為了讓學生家長放心,為學生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學校實行嚴格的校園管理制度,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晚自修安排教師輔導,保安晝夜巡值。學校經常與家長聯系, 或致信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校注重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各種文藝、體育、散打、書法、美術設計、演講大賽、英語沙龍等活動,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嚴格的管理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受到社會的廣泛贊揚。 為培養市場經濟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開展的中、高級技術管理人才,學校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開闊學生知識視野,使學生能“一專多能”,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面。學生可考取計算機等級證、電工證、服裝設計等級證等技術等級證書,使學生成為“獨特專業+現代化技能+創業精神”的新世紀專業人才。
二十多年來,銅陵市財經學校按照新型的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倡導學風、教風建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學校每天早操后進行歌舞表演、古詩文背誦、英語對話等才藝展示,下午休息時間電腦閱覽室免費開放,晚上7時組織學生收看《新聞聯播》,每周舉行一次主題班會。德育手抄報、各種球類比賽、田徑運動會、演講比賽、文藝匯演、校園十佳歌手賽等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全面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在省市級各類專業競賽活動中,銅陵市財經學校的學子總是勇立潮頭,成為各類競賽領域里的佼佼者。2023年該校在國家、省市級比賽中獲獎四十余項。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學校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技育才”,打造特色校園文化,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支持學生參與各類志愿服務實踐,提升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等,從而構筑全方位多層次的育人體系。樅陽山水鐘靈、俊彥輩出,學校組織開展黃梅戲進校園活動,帶領學生領略戲曲風采,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校史教育對優良校風的形成大有裨益,能充分增強學生的歸屬感,提升專業認同感和主人翁意識,從新生入校始便著力推進此項文化育人工作,以校史激發學生對學校的熱愛以及對專業學習的信心。通過校史展覽、校園廣播、學校公眾號等平臺宣傳,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彰顯學校顯性文化,是現實文化育人目的的重要載體,也是必要的物質條件,它不僅包含一個學校的整體布局、校園綠化,也包含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宿舍文化、墻壁文化。干凈整潔的校園,修剪整齊的花木,寬敞明亮的教室,樓道里獨具匠心設計出的教育名言、格言、警句圖畫,樓梯間的文明提示語、校園中的愛護花草的標識牌等,讓校園的各個區域都會說話,給人一種幽雅、寧靜的感覺,體現一個學校的文化底蘊。校園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處景點都成為一種思想的傳遞、一種文化的表達,優美的校園環境總能以“無聲勝有聲”的育人效果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的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
學校關注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部分學生為城鄉中低收入家庭子女。通過多渠道使其完成學業,增強其就業能力,實現“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一是采取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培養模式, 如企業訂單班學生可通過企業貧困生基金、 獎學金和頂崗實習等方式減輕經濟困難家庭的負擔。二是政府資助培養模式,政府對所有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實施免學費,并設有政府獎學金、貧困生助學金,每年20%的學生可享受政府獎學金,30%的學生可獲得貧困生助學金,每生每年每項金額均為2000元。 多渠道助學扶貧措施為每一個學生完成學業提供了平臺。
宏圖偉業催人進,風好正是揚帆時。20年砥礪耕耘,20年求索進取,銅陵市財經學校緊跟職業教育發展形勢,緊貼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以質量和特色求生存,以改革和創新謀發展,以促進學生就業為辦學導向,以校企合作作為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技能人才培養水平,使學校成為一朵綻放在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園地里的瑰麗之花。在成功和榮譽中走過了20年的歷程,今天,銅陵市財經學校以更加矯健的步伐向更大的成功和更高的榮譽邁進。
□通訊員 方澤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