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毙∨笥褌兝收b著大家耳熟能詳的古詩,但是,久居城里的孩子們大多從未親眼見過稻谷是什么樣的?大米是怎么來的?稻谷和大米不一樣嗎?
為了讓小朋友更直觀的認識水稻,合肥市青陽路幼兒園黨支部聯合關工委在大班開展了“水稻的故事”活動,班級老師特邀了這方面的“專家”——劉祐祎小朋友的爸爸來園,指導小朋友一起觀察、了解水稻的生長過程。
“這是什么呀?黃黃的!”“原來是稻谷呀!”“我在農村老家的田里見過?!焙⒆觽兣d奮地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過劉爸爸的講解,孩子們知道了水稻喜歡高溫潮濕的泥土,短日照。水稻的生成過程有點復雜,要先后經歷“浸稻種”“催芽”“育苗”“插秧”“生長期”“抽穗”“灌漿”“成熟”這幾個階段。
了解了種植水稻的知識后,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想把稻種灑在土里讓它生長。這時,劉爸爸在一旁提醒孩子們,種植水稻的第一步是怎樣的呢?孩子們恍然想起什么似的異口同聲地說:“先把稻種泡在水里24小時,再放在打濕的衛生紙上,出現露白后,再種在土里”。
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考驗孩子們耐心的時刻,孩子們天天觀察稻種的發芽情況。幾天后,孩子們看到稻種生長出短短的小白牙,滿心歡喜地將精心培育的稻種種進了自己帶來的泥土里。
幾天后,神奇的現象發生啦!孩子們通過對比,欣喜地發現稻苗有的長得濃密、有的長得稀疏,有的長得高,有的長得矮,激烈的討論隨后展開:
小羋說:快看,希希的水稻長得好高呀。
希希說:媽媽給我帶來的土是種花的土,里面有很多肥料,所以長得快,我還每天給它唱歌呢。
小雨說:我的土太多了,水也太少了,我要再調整一下。
宸宸說:好期待我的稻谷脫殼變成大米呀,想想都很美味呢。
本次探尋之旅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對水稻種子生長過程的興趣,而且讓孩子們體會到農民種田的辛苦,感知糧食的來之不易,在生活中踐行中華民族崇尚節約糧食、拒絕浪費的傳統美德。
(劉莉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