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門縣西北邊緣,有一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脈,因山頂四周高,中間低,形如壺口,故名“壺瓶山”。這里群山綿延,山高坡徒,人煙稀少,有“湖南屋脊”之稱。
杜登文在山間郵路上(圖片由石門縣文明辦提供)
(相關資料圖)
今年57歲的杜登文,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石門縣分公司壺瓶山支局投遞員。33年來,在這蒼茫逶迤的大山深處,他日復一日地往返于投遞之路上,踏破鞋子110多雙、挑斷扁擔100多條,將報刊、信函、包裹等送到千家萬戶。
自1990年參加工作,杜登文負責的郵路段就是最偏僻、最險峻的壺瓶山中嶺段,該服務區域有行政村6個,1543戶5000多人。過去,由于這里山高路險,許多鄉村沒通公路。直線距離幾百米的兩地,卻要翻山越嶺、過橋蹚河幾個小時才能到達。杜登文只能步行50多公里山路投遞郵件。特別是水桶寨郵路段,他需要背著幾十斤重的郵包,徒手攀登一段依崖辟建的24步木梯。因梯子垂直在20多米的高空中,也被當地人稱作“水桶寨天梯”。因此,杜登文也被譽為“天梯信使”。
曾經,在這條郵路上,不僅有崎嶇的山路和險峻的天梯,往往還會碰到毒蛇、黃蜂、野獸等襲擊的危險。為此,杜登文每天出班前總要帶上一根拐棍和一把鐮刀。參加工作以來,他已用壞了3000多根拐棍。
近些年,隨著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公路開始通向山區百姓家,交通逐漸便利起來。杜登文的工作得以從步班變成了汽車班,投遞班期也由原來的一周一班改為一周五班,實現當日郵件當日投。有了汽車之后,他主動攬下了義務“代購”的活,經常幫村民代買一些生活日用品。
杜登文的工資不高,但在送郵途中了解到一些村民的困難情況時,他都會慷慨地伸出援手。在當地的壺瓶山敬老院,住著三十幾位孤寡殘疾老人。杜登文每次給敬老院送黨報黨刊,都會停留一段時間,幫忙打掃敬老院的衛生。此外,杜登文多次自掏腰包,購買了食用油和大米給敬老院送去。
這些年,杜登文先后獲得了“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特別貢獻獎、常德市勞動模范、敬業奉獻類“湖南好人”、湖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只要我在這個崗位上一天,就要全心全意地為山區群眾服務!”杜登文說,社會的贊許是對他的鼓勵和鞭策,他會繼續用實際行動回報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來源:常德日報
作者:李張念
編輯:祝嘉鍶
二審:胡 蓉
關鍵詞: